本报讯(记者 缪珊珊 通讯员 谢蕾)舟山每年海雾天数超过40天,尤其在春夏季节频繁出现。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区近日引入了一款新型设备——大气能见度光量子雷达,提升海雾监测的精准度和效率。
在东港莲花洋公园的海岸线上,一台外形类似监控摄像头的光量子雷达设备正全天候工作。该设备利用先进的海雾智能监测与预报模型,能在8分钟内完成一次360度全周期平面扫描,探测半径达15公里,精度高达15米,能够实时捕捉海雾的形成、移动和消散过程。
区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周昊介绍,海雾具有生成消亡快、局地性强的特点,传统监测手段难以应对其复杂变化,“通过光量子雷达智慧数据云平台,可以实时查看监测数据。”
此前,普陀沿海已部署了30多个传统能见度仪,但这些设备采样范围有限,单点监测的局限性较大,且易受大气悬浮粒子干扰,难以区分海雾和低云。相比之下,光量子雷达具有穿透性强、探测范围广、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能够实时掌握海雾的发生、发展和移动情况,及时预警突发性海雾事件,并对不同高度的能见度进行监测。即使在浓雾天气下,也能为港口等关键区域提供精准的海雾实况数据,有效降低因能见度低引发的事故风险。
“目前,设备平台仍处于试运行阶段,我们正在对比新设备与传统能见度仪的数据精准度差异。”周昊表示,这款新设备由全国首个海雾智能观测重点开放实验室研发,已在全省多个地点布设。下一步,区气象局将利用这一先进设备,为岛际交通、旅游航线和港口运营管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海雾气象监测数据,助力相关职能部门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