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引发网友强烈关注。
这些曝光的典型问题剑指哪些现象?新春伊始,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为什么成为中央一再强调的重点?
先来看这次通报。首个曝光的问题,聚焦的是调研层层陪同、增加基层负担。
2024年10月16日至18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一行3人,赴某省两个县区开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其间,对基层陪同人数缺乏严格把关,省、市、县、乡层层多人陪同,有时一个调研点陪同近10人,增加了基层负担。调研组先后考察调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古街、千年古城墙等,一些调研点与调研主题明显不符。
纠治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何以反复强调?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改进调查研究,是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中强调的第一项内容,也是中央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立下的“铁规矩”之一。
注重实际效果、减少陪同人员、简化接待工作……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一条条关于改进调查研究的具体规矩、要求,落实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调研工作中,不断纠治调研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然而,有的地方和单位还在调研中搞迎来送往、层层陪同、不求实效,增加基层负担。乙巳开年,典型问题的曝光,再次彰显久久为功加强作风建设、为基层松绑减负的决心;也彰显了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作为“铁规矩、硬杠杠”。
此次通报的第二个典型问题,直指违规开展达标创建活动的现象。
通报指出,2024年9月,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违规向各省区市有关单位下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营养与健康学校(幼儿园)”建设申报评审工作,要求各省区市有关机构组织当地学校、幼儿园申报评审,且提出每年对达标学校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标准繁琐,其中营养与健康学校评分表包含8大类共39项内容、117项评分标准,指标层级达到3级。
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的以上做法,明显违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关于规范创建示范和达标活动、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有关要求。
这里提到的《若干规定》,去年由中办、国办印发,把整治形式主义提到了新高度。这是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出台的为基层减负的制度规范,立下了“铁规矩、硬杠杠”。
近年来,过细的考核、过于频繁的创建活动以及督查检查考核,耗费了基层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捆绑了基层干事创业的手脚,令基层干部群众深恶痛绝。
《若干规定》7方面、21条具体规定,着眼于破解难点堵点问题,着力让基层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抓工作落实。
其中,针对有的考核体系设计繁琐、指标设置过分细化碎片化、分值过度“膨胀”,甚至出现“千分制”等问题,《若干规定》作出“考核应当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的规定。
针对有的单位违规面向基层开展创建达标活动,评价指标繁复,要求基层提供大量证明材料等现象,此次通报言辞犀利地指出,这是“执行《若干规定》不严格,搞文牍主义和繁琐哲学”。
最后一个通报的问题,指向了社会高度关注的增加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现象。
通报指出,广东惠州市教育部门对社会事务进校园缺乏统筹规范,违规开展达标、签订责任状等活动,惠州市教育局违反《若干规定》,未叫停有关达标活动,2024年10月仍然开展中小学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达标验收工作,要求学校对照100余项验收标准自评自查,准备每月防火检查、每日防火巡查、消防安全教育等各类台账资料。
惠州市博罗县教育局2024年5月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安全专项工作,把应由专业部门承担的职责任务摊派给学校,安排学校全面排查校园周边水库、江河湖泊等重点水域,要求学生、家长频繁签订承诺书、责任书,把防溺水工作台账作为校长责任制考核和责任追究倒查的重要依据,非教育教学事务、过度留痕要求加重了中小学教师负担。
近年来,为给中小学教师减负,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地方中小学教师仍承担过多非教学任务,挤占了教师正常工作时间。这也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校园里的直接表现。
去年,根据中央层面为基层减负工作机制相关部署,按照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统一安排,一场中小学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专项治理在全国开展。
2023年底以来,这已经是中央层面第7次通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一次次通报,不仅有利于更加精准地为基层减负,也再一次强化震慑,推动以案促改纠治形式主义,释放动真碰硬的强烈信号。
典型问题通报之外,2025年开年以来,中央层面多个会议反复强调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
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让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抓落实。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
“十四五”收官之年,反复强调这项工作自有深意。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抓好落实,重在基层。“十四五”收官,无论是深化改革,还是推动发展,关键在干。
如果繁琐的考核指标、低效的督导检查、重复的表格填报,挤占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必然影响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基层负担减下来,干部放开手脚干,一线的创造活力才能激发出来。
同时要看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隐蔽性甚至传染性,不能认为有了“铁规矩、硬杠杠”,这些问题就会自然消亡。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若干规定》有关情况答记者问时就表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久久为功”,正是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基调之一。治好痼疾,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新的一年,怎样持续攻坚、继续减负?中央的相关会议明确了今年工作的路线图。
比如,紧盯突出问题一抓到底,把基层的“痛点”作为整治的“靶点”,继续精简文件会议,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规范创建示范和节庆展会论坛活动。加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
再比如,要聚焦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若干规定》的典型问题,加大核查通报力度。压实整改责任,强化跟踪指导,推进系统整改、源头治理,坚决杜绝整改中的形式主义……
说到底,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要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导向,在基层营造实干争先的氛围。
(来源:政已阅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