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雨凝 通讯员 朱敏敏)近日,在白沙岛上的白沙港村,村民忙着将一排排晒好的鱼鲞收入仓库。“晒制鱼鲞,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带动了村民的就业和增收。”白沙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根据初步统计,2024年白沙岛的鱼鲞产量达到2500公斤,比前一年增长了近1000公斤。品种达10余个,包括鳗鱼鲞、黄鱼鲞等,肉质鲜美、口感独特,深受市场欢迎。
在销售环节,白沙岛共富工坊精心包装鱼鲞制品,推出海鲜大礼包,打造既实用又充满诚意的送礼佳品,并在东港昌正市场二楼与市菜篮子惠民店(阳光长兴生活馆)的两家白沙岛共富工坊分坊上架出售。
“这几年,我们通过销售鱼鲞,白沙岛强村公司年均收入可达20余万元。30余名村民参与鱼鲞的加工制作,实现增收。”白沙岛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探索渔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推动鱼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村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福祉。
全国地方志网络视频展播征集活动名单公布
普陀方志短视频作品入选
本报讯(通讯员 胡孟波 记者 缪珊珊)近日,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4年地方志网络视频征集展播活动入选名单,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以“传承方志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的2024年地方志网络视频作品41部。其中,由区档案馆(区史志研究室)选送的史志类短视频《40多年前,爆红老歌〈军港之夜〉在这个小岛上诞生!》作为“方志育人故事”入选全国展播,这也是全省入选的3部短视频作品之一。
该片主要讲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唱全国的歌曲《军港之夜》词作者与蚂蚁岛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由区档案馆、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摄制,2024年6月起,陆续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美丽浙江”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学习强国“浙里学史”栏目等平台播出。
该片拍摄前期,区档案馆与摄制团队就纪录片文案修改完善等事宜进行多轮磋商,翻阅了大量方志、党史类书籍,整理各类文献资料1万余字,最终浓缩成一部时长为3分26秒的微纪录片。该片在蚂蚁岛村史陈列馆、蚂蚁岛人民公社旧址、三八海塘等处取景,还引用了大量历史照片、亲历者讲述视频等材料,增强了本片的真实性和存史价值。
区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对方志资源的挖掘、整理,讲好普陀故事,打造方志精品,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同时,创新宣传方式方法,突出时代特征,顺应视觉化潮流,推进方志网络传播内容建设,助推方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普陀医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开诊
本报讯(记者 励佳 通讯员 邵盛欢)近日,普陀医院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正式开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管疾病的患者,可直接挂号就诊,无需疑惑具体挂哪个科室。
据了解,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通过多学科合作,开展早筛、早诊,实现对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统一筛查,提供一站式筛查和全景式评估,并建立覆盖泛血管疾病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理模式,以降低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心血管死亡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目前,普陀医院已被授予全国第四批次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建设单位。
交通安全宣传走进校园
本报讯(记者 王若琦 通讯员 陈欣怡)坐上警用摩托车、感受VR实景交通安全……近日,一场交通安全宣教进校园活动,在沈家门第四小学进行,学生们沉浸式学习交通安全知识。在交通安全宣教课上,交警以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形式,阐述了上下学路上佩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现场还设置了警用设备体验环节。去年以来,交警支队普陀大队组织人员走进学校、企业、社区、驾校、农村,广泛开展交通安全宣教活动,切实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