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若琦 通讯员 滕臻
“有人知道应当每日升挂国旗的场所有哪些吗?”“以下哪些悬挂国旗的方式是不规范的?”前不久,在沈家门滨港公园,一场以“法兴邦·就爱旗”为主题的普法夜市活动举行,活动现场设置了互动环节和小游戏,泼欢乐的气氛吸引了市民热情参与。
开设普法夜市、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法律培训……近年来,区司法局多措并举,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援助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构建全方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除了日常普法工作外,在今年伏季休渔第一批渔船出海捕捞前,我局联合渔船所属镇(街道、管委会)的渔业管理部门、律师、‘东海渔嫂’调解员等专业力量,组建了一支法治服务团,在沈家门客运站组织开展‘巡航的司法所’法治服务宣传活动。”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睿说,活动基于“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有形、有效、有感、有声”四有建设目标,结合普陀产业特点,让“全业务、全时空”的公共法律服务拓展到海上,让“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成为渔民朋友身边的“伴随式”法律顾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区司法局以和润花园小区为试点,在全市率先推行“家庭签约律师”机制,把公共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让更多群众随时随地享受便捷、专业的法律服务。
同时,区司法局以全国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点,11个地方功能产业定位为线,覆盖全区111个村社,在26个人口流动密集点设立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驿站,目前基本形成“1(普陀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1(街道、管委会、经开区公共法律服务站)+111(村社公共法律服务点)+N(特色服务点)”三级联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据介绍,这一体系集成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调解、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行政复议等多种服务产品,确保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在步行或车程15分钟内均衡可及,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此外,区司法局还不断深化基层法治队伍建设,通过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浙江解纷码应用实操培训等多种方式,助力强化基层法治力量。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区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329起,调解成功率达99.9%。“今年我们深化了‘东海渔嫂’调解员品牌,与杭州市拱墅区‘武林大妈’结对共建,共同探索打造具有浙江特色、普陀特质的社区治理模式,也是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向外延伸的重要一步。”黄睿表示。
据介绍,我区通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群众的法治素养和维权意识不断提升。未来,随着各项普法宣传、法律援助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不断创新与发展,“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将持续完善与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