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璐瑶)大海铭记不朽,传承勇敢善良。12月5日上午,东极渔民营救英俘纪念碑在东极镇青浜岛落成揭碑。
“东极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纪念碑”,是依据二战期间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中,东极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的历史场景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由中国美术学院团队设计与制作。
1942年,日军征用“里斯本丸”客货船,押运1816名盟军战俘从香港返回日本。途经舟山东极附近海域时,因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在船上悬挂任何运送战俘的旗帜或标志,“里斯本丸”被美军潜艇误判为战船发射鱼雷击中。危难之际,东极渔民冒着日军的枪林弹雨,一次次划着小舢板冲入海中,挽救了384名英军战俘的生命,展现了舍己为人的大爱和英勇无畏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东极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纪念碑整体长4.5米、高1.8米、宽1.7米,精选了海军铜作为材料,确保艺术效果的恒久。造型以粗犷的岩石为基础造型,模拟惊涛骇浪拍击礁石与船只的场景,凸显救援之艰,极具视觉感染力。碑体左侧刻中英双语碑文——东极渔民营救英军战俘纪念碑,标“大爱无疆 海岳流芳”八字,以及事件铭文。
“在创作的形式语言上,以施救者与被救者互挽的手臂为纪念碑主体,时间定格在风吼浪啸,渔民从海中拉起遇难者的救援瞬间,这两双紧紧相握的手,链接起生死救援的情谊。”中国美院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翟小实介绍了碑体寓意。他说,东极人民的淳朴善良,使创作团队动容,这次救援不仅展现了舟山渔民的人道主义精神,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友善与大爱,更体现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英人民的深厚友谊,“我们先后共设计了四十多稿,最终才选定了这一稿,希望能以艺术的方式使大家铭记这段历史、记录这重要且历史性的瞬间。”
“这座纪念碑承载着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承载着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结下的深厚情谊。它是历史的见证,是对那些逝去生命的缅怀,也是对我们后人的一种激励。”渔民后代代表吴布伟表示,先辈们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道主义精神,什么是大无畏勇气。在这里揭碑,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铭记那些为和平付出的人们,希望这份珍贵的情谊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