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陈璐瑶
通讯员 蒋柯烨 刘哲言
普陀的发展起于海、兴于海,是传统的渔业大区。但近年来,渔船设施设备老化、安全隐患多、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成为制约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1年11月,浙江省借鉴陆上“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创新开展“千船引领、万船整治”的海上“千万工程”,加速推动全省渔业现代化发展。
作为全省渔业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三年来,我区以海上“千万工程”为切口,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快绘就“千船整治、万人共享、渔区和美、全域共富”的现代化渔业新画卷,全区渔船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
老旧渔船改头换面
渔业生产提质增效
“我们这些在海上讨生活的人,安全和舒适肯定是最重要的!”近日,在沈家门街道大干社区的一处码头边,浙普渔68720船刚刚完成了“示范引领渔船”改造提升,粉饰一新的船体,干净整洁的船舱,优良先进的装备,让船员们对未来的海上生活充满期待。
狭窄阴暗的船舱、破损斑驳的舱板、胡乱拉起的电线、四处乱放的杂物……很长一段时间里,渔民们就栖身在这样的老旧渔船上生活、工作,高强度的劳动、脏乱差的环境,更是让他们劳累之余难以安心休憩。
如何让渔民在海上吃得好、住得好,生命安全更好地得到保障?2021年以来,根据省、市相关部署,我区围绕“安全、智慧、生态、环保、美观、舒适”6个场景,通过“政府科学引导,渔民自愿申报,财政专项支持”的方式,加快推进“引领渔船”提升改造项目。
如今,这些“引领渔船”上,船用热水器、空调、现代化厨卫间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消防、救生安全设施排放整齐,整个船舱干干净净,看起来温馨舒适。除此之外,渔船上还开辟了党建活动室、多媒体图书馆等区域,让渔民们过上了宾馆式的海上生活。
数字赋能智慧监管
全力护航出海渔船
走进浙普渔68720船的驾驶室内,记者看到,驾控台采用集成式设计,配备了“浙渔安”供电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并装配有卫星终端、视频监控、智能AI识别等设备,实现了盒子、天线、雷达等系统硬件“九合一”。
“嵌入式的仪器起到了防风浪固定作用,相关设备屏幕,让船长在航行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洞察四周海况。”区海洋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驾控台还具备辅助驾驶功能,能在不改变渔船原有手动操舵习惯的情况下,实现渔船循迹航行、告警、危险目标自主躲避等功能,减轻船员工作强度,提高渔船航行安全。
区海洋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安全引领渔船”提升改造项目,由符合船龄条件的船东自愿向渔业部门申报,在验收通过后,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实施一体式操控台、厨房机舱防火改造以及全船电线电缆、配电箱整体更换等八方面的提升建设。
海上“千万工程”推行以来,我区已完成“引领渔船”建设270艘,带动渔船整治1083艘,完成渔船智能化改造1798艘,安装北斗示位仪等智能设备8000余套。
同时,我区积极引导20年以上船龄的老旧高危渔船“拆旧建新”或“减船转产”,在全省率先实现帆张网“三年行动一年清零”,三年来已减船转产293艘,清理“三无”船(筏)532艘。
“去年以来,我们依托‘航行的支部’,充分发挥‘东海渔嫂’‘海上老娘舅’等群体的作用,广泛宣传渔船设施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标准和补助政策。”区海洋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截至目前,已调动渔民群众报名参建渔船达360余艘,已开建船长在24米以上的“引领渔船”127艘。
党建引领乘风破浪
促进生产治理双赢
我区现有各类船舶2400余艘,船舶总量大、生产区域广、岛屿码头多、船员流动快,如何更好地实现海上党员的管理?如何依托党建力量,引领海上船舶和船员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