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召开美丽舟山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今年以来美丽舟山建设的相关成果,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舟山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为生动实践,
全面开展美丽舟山建设,打响“绿色发展看舟山”品牌。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全覆盖,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均实现全覆盖。今年以来,我市以“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为主线,持续深化新时代美丽舟山建设,推动我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舟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敏刚介绍相关情况
生态环境质量方面。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大力发展海洋清洁能源产业,潮流能、风能发电和渔光互补绿色养殖项目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制定了减污降碳协同试点金融支持政策,首创海岛GEP核算应用体系,完成首笔海洋碳汇交易意向签约,有力推动海岛生态资源、资产和资金转换,有效保障蓝碳经济加速发展。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推进全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实施海洋保护动物和野生动物保护救助,持续推进“山水工程”建设和蓝色海湾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形成了“定海区五峙山湿地水鸟栖息地修复案例”等一批优秀案例。
生态治理体系方面。持续推进海洋海岛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立法,高标准编制实施《舟山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深入推进项目环评审批提速增效,全面推广生态警务。
媒体提问环节
问题1:能否介绍一下“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的由来?主要内容是什么?目标是什么?
舟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颜斌勋作答:2004年至今,浙江省相继部署实施五轮“811”生态环保专项行动。2023年底,我市根据浙江省第五轮“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行动部署制定了行动目标,到2027年,高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打造海洋生态文明高地,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示范引领。
本轮行动的一大焦点是,深入开展陆海空间治理现代化等8大专项行动,积极打造“海洋绿色发展排头兵”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品牌,围绕“石化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等7个先行示范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我市定海“山-海-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示范利用项目入选了省“811”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工程,普陀“海岸-海岛-海域”生态立体修复示范项目入选了先行示范培育工程,获得省里的大力支持。
问题2:请问什么是“蓝碳”“海洋碳汇”“海洋碳汇交易”?海洋碳汇交易有什么意义?舟山是如何推动这项工作的?
舟山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规划与政策法规处处长王飚作答: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就是碳汇。除了植物之外,海洋中的大型海藻、贝类乃至微型生物也能高效固定并储存碳,这就是海洋碳汇,也叫“蓝色碳汇”或“蓝碳”。海洋碳汇交易包括开发、测算、登记,促进海洋碳汇转化为碳交易产品,是落实国家有关碳排放和碳交易政策安排的具体行动。
我市探索蓝碳交易工作实践的氛围较为浓厚,2022年市委市府就指定由我局开展“海洋碳汇交易机制研究”专题调研,2023年又将“探索构建海洋碳汇交易机制”列入全市年度重点工作。舟山拥有盐沼、淤泥质光滩、碳汇渔业、无居民海岛等丰富的海洋碳汇资源,同步也在积极推进红树林的种植和培育,基础条件较为扎实。此外,嵊泗县已经连续多年开展了贻贝人工养殖固碳量核算。
目前,我市先后制定了《舟山市海洋碳汇(蓝碳)交易机制构建实施方案》和《舟山市海洋碳汇(蓝碳)开发及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构建蓝碳交易长效机制提供政策保障。同时,我们正在以贻贝养殖为对象,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技术和方法学体系研究,这也是浙江首批省级环境标准创新试点项目。
问题3:请问美丽海湾的标准是什么?对海岛城市来说美丽海湾工作有什么意义?有没有进一步的创建计划?
舟山市生态环境局水和海洋生态环境处副处长丁伟作答:“美丽海湾”的评价主要包括海湾水质优良情况、海湾洁净状况、渔业资源、岸线保护情况、岸滩违法建筑物情况等13项基本指标。
我市以示范引领和梯次推进相结合,以全市4个海湾为基本单元,包括舟山南部诸湾、普陀诸湾、岱山诸湾、嵊泗诸湾,“一湾一策”协同推进海洋生态治理,融合融入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理念,对打造具有海洋辨识度的美丽中国建设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近几年,全市持续推进海洋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有机更新“生态岸线”,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举措。接下来,将继续以“一湾一策”为抓手,统筹实施陆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岸滩环境整治等举措,积极申报嵊泗诸湾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创成2个“美丽海湾”。
(来源:舟山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