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杰 通讯员 高岩
日前,东极渔民后代吴小飞收到一封漂洋过海而来的感谢信。纸短情长,透着浓浓思念和感激之情。写信者,是吴小飞的英国朋友简女士,她也是“里斯本丸”营救事件被救英军后代。
信中,简女士用朴实真挚的话语,表达了对东极渔民的敬佩和感激,以及对这份跨国友谊的珍视。吴小飞也第一时间发去回信,希望能再次相见,友谊长存。
两人的跨国友谊,始于今年初在中国驻英使馆举行的“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新春招待会上。当活动临近尾声,《友谊天长地久》的歌声响起,东极渔民后代与“里斯本丸”盟军战俘后代们都站了起来,自发地拉起手互动。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一起歌唱,歌颂友谊地久天长。歌曲结束,吴小飞与身旁的简女士含着热泪,情不自禁拥抱在一起。这一个拥抱让吴小飞“感觉好温馨,一生难忘”。简女士也在感谢信中写道:“尽管语言不通,但我认为我们已经证明,同情心、拥抱和眼泪是一种通用语言。这确实很神奇。”
为了回馈东极渔民的大爱精神,也为了追忆和探寻祖辈父辈们的战争经历及往事,今年6月,简女士与14位“里斯本丸”盟军战俘后代一同来到东极。在2天的行程中,他们与东极渔民后代相聚一堂、叙说友谊,倾听东极渔民海上英勇营救的鲜活往事,参观相关藏品,共同绘制寓意和平与希望的渔民画,还在当年沉船海域抛洒花瓣、寄托哀思。这趟旅途中,简女士也与吴小飞有了二次会面。在父辈们经历过生死考验的土地上,她们再一次拥抱。简女士还将随身带着的笔,作为礼物送给了吴小飞,笔身上用英文书写着:“A hug can mean more than a thousand words.”(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吴小飞与简女士间跨越时空、跨越国度、跨越语言的深厚情谊,是“里斯本丸”营救事件影响下中英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生动缩影。80多年来,因为这场英勇营救,幸存者及家属与东极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双方间组织开展了多场民间交流活动。如今,这份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情谊,没有随着幸存者与救援者的故去而淡化。两国人民也通过不同方式,纪念和缅怀这段不该被遗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