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丽佳 通讯员 孙文露)近日,家住御府小区的韩先生,熟练地刷卡开箱,将垃圾按照对应位置投进,并将可回收物递给再生资源回收站人员。“这两年,频繁的垃圾分类宣传、便捷的分类设备使用、工作人员手把手指导,大家的分类意识都在提高,已经成为一种习惯。”韩先生说。
据悉,我区已建立起“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目前全区180个居民小区实行“撤桶并点”,120个物业小区实施了垃圾分类智慧化改造,垃圾分类整体工作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实效,2022年起我区持续加大数字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对120个物业小区开展智慧化改造,探索“AI智能分类”模式,该模式集积分兑换、分类收集、智能识别、报警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管理人员更精简,处置能力更高效。
“采用‘AI智能分类’模式的分类设备内包含了SaaS智慧云平台,并接入智慧城管系统,通过智慧云平台可全面采集垃圾分类各项信息,模块化大数据分析,实现监管智能化精准化全闭环。”区垃圾分类办副科长屠诗杰告诉记者,SaaS智慧云平台根据居民每日投放时间、分类照片、垃圾重量等基础数据,实时上传智慧城管系统,自动生成该区域居民参与率、投放准确率、投放垃圾总量等,并对居民参与率、分类准确度、违规投放行为进行统计评判,形成可视化动态图表。管理人员通过平台数据开展精准宣传,有效提升了源头分类准确率,前端分类准确率达到90%。
此外,区垃圾分类办还根据“撤桶并点”小区运营实际情况、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通过前期试验、分步推广,在323个投放点(亭)开展每日生物降解除臭,并安装197个遮雨棚,群众满意率进一步提升。“自我们小区‘撤桶并点’后,区垃圾分类办针对我们关心的投放点选址、垃圾异味等问题,多次上门了解居民的意见建议,研究对策落实,用实际行动消除居民的疑虑。”香榭花园小区业委会主任周永成说。
“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举措,居民的分类意识与参与度不断提升,构建起了一个更加绿色、低碳的生活环境。”区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垃圾分类工作,不断完善“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体系,探索更多创新性的方式方法,推动我区垃圾分类向更高水平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