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我市印发《舟山市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7年)》,聚焦我市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面向具有一定技术领先地位、取得一定创新成果的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建设。
根据方案,我市将通过2年培育期,形成一批高价值专利成果,提升专利转移转化效益,对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的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
到2027年底,我市将累计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15个以上,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2个以上,全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在16件以上。
来自市市场监管局方面的消息,目前,舟山市7412工厂的项目入选全省首批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浙江海洋大学、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3家高校、科研院所以及6家企业的专利培育项目被确定为2024年度舟山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
其中,舟山市7412工厂培育项目运用新型磁性材料和新型电机结构设计,改变传统电机的磁力线切割方式提升能量效率的同时减少铁损和铜材使用量,属于高效节能电气机械器材制造领域,该项目研发成功将助力微风发电机、油田电机、新能源汽车发电助力以及轮毂电机等领域的应用。
面对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情况,很多企业都在通过专利“跑马圈地”,若想“后来者居上”,必须在“关隘”上下功夫,而培育高价值专利就是“占住关隘”的有力途径。
浙江海洋大学项目研发方向为海洋能发电装备,涉及波浪能、潮汐能、风能等的综合利用,该校为此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精力。我市开展的高价值专利项目培育工作,能为高校和企业搭建联动的平台,打通科研成果从高校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下一步,该校将充分利用项目培育期,突破海洋能发电装备的关键技术,将专利从“书架”搬上“货架”,进一步发挥专利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已有141家创新主体通过省保护中心快速预审备案,已提交专利快速预审件105件。累计到今年6月底,我市高价值发明专利已达1697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累计1063件,占比超过六成。
(来源:舟山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