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杰 通讯员 唐毓蔚)日前,2023年度浙江“大禹鼎”名单公布,普陀榜上有名,第四次被授予“五水共治”“大禹鼎”,并夺得2023年省“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
荣誉背后,是我区坚持“五水”共建共治共享的有力实践,也是全域水生态环境持续向优向好的生动注脚。据了解,“大禹鼎”是浙江省“五水共治”最高奖,也是检验治水成效的重要标准,累计1至3年获评“大禹鼎”的,授予“大禹鼎铜鼎”;累计4至6年获评“大禹鼎”的,授予“大禹鼎银鼎”;累计7至9年获评“大禹鼎”,授予“大禹鼎金鼎”;累计10至12年获评“大禹鼎”,授予“大禹鼎一星金鼎”。
近年来,我区把治水作为立城之本、兴业之本、惠民之本,依托“流域共治”,积极探索“水生态”治理,不断盘活“水资源”利用。2024年“五水共治”计划实施项目38项,涉及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5大类、12小类,年度计划投资6.55亿元。
其中,在污水防治方面,我区梳理污水防治工作要点,形成5类27个年度重点防治项目,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应用无人水质监测船,整合涉水部门数据,构建AI智能自动分析系统,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今年以来,污水防治项目总投资超4.1亿元,汇总水质监测数据等5.6万余条。
在防洪排涝方面,我区持续开展中小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开展河道清淤、卡点打通、护岸整治等工作,推进海塘安澜工程建设,针对河湖突出问题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持续提升河道、海塘泄洪蓄洪能力。今年以来,累计投资2.19亿元,整治河道10.4公里,提标加固海塘7条。
在海岛保供方面,我区大力推进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建优单村水站,加快谋划山海水廊、岛际引水连通工程,破解海岛群众饮水难问题。截至目前,累计投资985万元改造提升单村水站及海水淡化厂6处,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7%以上。
据悉,我区将继续以“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为出发点,着力打造安全水网、幸福水网,不断提升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治水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