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食品容易腐败变质,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为确保辖区群众饮食健康和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区食药安办在此发布夏季食品安全消费提醒如下:
如何安全食用凉拌菜和卤味熟食?凉拌菜、卤味熟食等冷食类食品对原材料和制作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稍有疏忽就容易受到致病微生物污染,引发食源性疾病。消费者应选择资质合格且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饮单位购买冷食类食品,不要在无证照摊贩处购买。家庭自制冷食类食品要选用新鲜原材料,能加热的食材要彻底加热,不能加热的食材要彻底洗净,加工过程中器具要生、熟分开,注意少量多次制作,加工完尽快食用。
如何安全食用海鲜类产品?夏季海鲜容易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若处理不当,如未经过充分清洗或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以及吃法不当,如生吃或半生不熟等,容易引起肠道感染。另外,海虹、血蛤等贝类也可引起贝类毒素中毒。购买海鲜时,注意与其他食物分装存放,购买后如不能即时加工,应尽快放入冰箱并注意生、熟分开。处理海鲜时,刀具、砧板、容器应专用,避免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烹饪海鲜时,要烧熟煮透。
如何预防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食用来路不明或野生小龙虾可引起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应通过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等正规渠道购买小龙虾,不食用、不购买、不捕捞来历不明或野生小龙虾。烹饪前应清除小龙虾两鳃里病原微生物和脏污,要烧熟煮透,避免一次过量食用。过敏体质者或处于过度劳累、服药期间等自感身体状况不佳者,应避免食用。
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谷类发酵制品和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在夏季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家庭自制谷类发酵食品时,不可使用霉变的原料,贮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污染,磨浆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木耳、银耳一定要将其表面清洗干净,使用干净的容器和水泡发,一次不宜泡发过多,泡发好后应及时食用;如需过夜,应放在冰箱冷藏室;泡发后若发现耳片发黏、软、无韧性或有异味,一定要丢弃。
舟山市普陀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