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雨凝 通讯员 郑晓艇
潮自东海起,风从海上来。前不久,由区文广旅体局主办,区文化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风从东海来”——普陀渔民画展,在杭州之江文化中心开展,向公众展示普陀这一最具海洋特色的民间艺术。
此次画展,精选了历年入选全国各种展览和获奖的作品,作者均系业余作画的渔民及渔家姑嫂,他们用简单朴实的画笔,描绘出了渔家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展览期间,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生命力的渔民画作品,为观展的杭城市民留下深刻印象。参展作品,定格渔家生活的精彩瞬间,让人仿佛置身其间。《补网》《乌贼王》《嬉鱼》《乡村家园》……每一幅作品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渔家儿女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是在补网吗?我也会。”开展首日,吴女士带着孩子一同观展。她说,自己也是舟山人,现在定居在杭州,看到渔民画和画中的劳作场景,感到特别亲切。“以前也带孩子观看过各种画展,但是观看渔民画展还是头一次,画的视觉冲击力很强,造型奇特、色彩强烈,对提高孩子的绘画兴趣和艺术素养很有帮助。”吴女士说。
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此次普陀渔民画登临省级文化展示平台,不仅是对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肯定,更是对普陀渔民画作者不懈努力和创新的最好回报。近年来,普陀渔民画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探索前行,既保留了传统民间绘画的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夸张等特点,又大胆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观念,形成了构思新颖、形象质朴、造型奇特、色彩强烈的新风格。这种创新让普陀渔民画更加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也赢得了更广泛的国际认可与赞誉。
“普陀渔民画,目前已成为普陀本土的文化重要标志及对外交流的金名片。为更好进行推广,在我们的鼓励下,普陀渔民画作者主动注册成立企业,目前全区已有此类企业20家,比10年前增加了1倍多。我们将通过加强营销力度,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并在创作内涵、技术技巧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加快渔民画产业化进程。”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共有200余件普陀渔民画作品,收藏于美国芝加哥图书馆、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中国农业展览馆、浙江省美术馆,多件作品被国外友人收藏。
据了解,近年来,我区坚持政府主导、行业主动、社会参与,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从多维度加强对普陀渔民画的传承、保护与利用。一方面,积极搭建平台,加强渔民画对外交流合作,通过成立渔民画发展中心,为渔民画作者提供自由创作的场所,也为开展渔民画艺术交流、作品展示活动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渔民画人才培养,目前已打造了多个渔民画创作基地,渔民画创作队伍不断壮大,进一步推动了普陀渔民画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