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缪珊珊 通讯员 杨青)“一次上门就能同时进行多项检查,真是方便多了!”近日,我区针对7家海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由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一次“内融外跨”双随机抽查,赢得了企业广泛好评。一家企业负责人感叹,这一综合监管新模式,给生产经营带来了极大便利。
据悉,此次抽查由区市场监管分局牵头,联合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卫健、统计等部门共同开展,检查内容涵盖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信息公示、食品生产等多个内部业务条线,以及安全生产、污染源治理、职业卫生、统计法执行等跨部门监管业务,并且秉持“管服相融”工作理念,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此次检查涉及监管条线10个,检查类别17个,还合并执行了其他单部门双随机抽查任务2个。
“这么多检查内容,如果一项一项分批来检查,至少得三四趟吧。”一家海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检查有利于企业有序生产经营,但如果能在保证检查效率的同时,减少检查次数,对企业来说肯定更为便利。
“这次针对海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的‘内融外跨’综合监管行动,也是全市范围内的一次创新尝试。”区市场监管分局信用科科长朱巧蕾介绍,“内融外跨”简而言之,就是在本部门内部实现多条线“融合检查”,对外与其他部门实现“跨领域协同”,这一转变也意味着监管模式从以往按事项监管,升级为按行业综合监管模式。
据了解,作为传统优势产业,普陀汇聚了一大批海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这些企业涉及的监管部门众多,面临的双随机检查、日常检查等内容也较为繁杂。单就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就涉及食品安全、特种设备等监管事项,此外还有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相关检查。
“以往,双随机抽查大多是‘按检查事项抽企业’,导致一些企业被省市区各级多个抽查任务抽中,一年下来,可能要面临多次检查。我们在监管数据梳理和企业走访座谈中,发现了企业在这方面的困扰。”朱巧蕾说。
为推动多部门、多条线协同高效执法监管,减少执法扰企,区市场监管分局梳理了近年来全区各部门涉海水产品企业的双随机抽查事项,深入挖掘各部门和市场监管内部各业务条线抽查事项的可融合性。“通过分析,剔除了一些非行业特色的通用型检查事项,一方面是避免额外提高企业被抽中的概率,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控制检查人数,防止另一形式扰企。”朱巧蕾介绍,通过工作交流会、点对点交流、OA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听取了相关业务条线和部门的意见后,最终确定了以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海水产品生产企业为对象,并按照规定程序由电脑摇号随机抽取了7家企业进行双随机检查。
“这回首次尝试,涉及部门和业务条线较多。为确保检查任务顺利实施,我们综合考虑了7家企业的位置分布、各部门的预计检查时间等多重因素,提前梳理企业情况、合理安排检查行程。总体检查效率令人满意,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也已向企业提出了整改意见。”朱巧蕾表示,此次以海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试点,谋划“内融外跨”综合监管新模式,并且通过“能联尽联”的方式合并实施涉及同一企业的其他检查任务,为深化部门联合双随机监管模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