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中原典范

杰出的统战工作者:王恩九

王恩九,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鲁山县瓦屋乡璜洞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他考入河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当时河南的反帝爱国运动还在持续开展,各校停课,上街游行,查禁日货,并在年底掀起五四爱国反帝运动在河南的最后一战。王恩九积极投身于这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中去,成为具有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的青年。河南五四运动被赵倜镇压后,他受当时流行的投笔从戎的思想影响,萌发了参军的念头。

1922年夏,冯玉祥在直奉大战中击败赵倜,继任河南督军,驻守开封。王恩九见到冯玉祥率领的部队军纪严明,心生敬佩。同年冬,王恩九从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由于王恩九性格沉稳,年轻有为,1926年被冯玉祥任为机要秘书。当时冯玉祥全军已扩充为步兵12个师,骑兵2个师,共计10万余众,改称西北军。王恩九由于在西北军中不断擢升,名声大振,使他与西北军的高级将领十分熟悉,也使他得以在西北军中站稳脚跟,并为抗日战争时期在西北军中开展统战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正在家乡省亲的王恩九听到日军侵占东北的消息后,非常气愤。他积极主张和宣传抗日,为了壮大抗日力量,只身前往禹县找到国民党第二十路军第七十六师第二二八旅旅长范龙章,劝其“举高旗、发通电,请缨北上抗日”,他鼓励范龙章不做亡国奴,要做爱国抗日的军人。在王恩九的教育下,范龙章表示一定坚决抗日,驱逐日本侵略者,并在《中州日报》发表抗日通电。

1934年,王恩九在兰州工作时结识时任《西北日报》编辑的中共地下党员刘贯一。在刘贯一帮助下,王恩九开始阅读《唯物史观》《社会进化史》等系统宣传共产主义理论的进步书籍,逐步了解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刘贯一被以“共产党嫌犯”逮捕后,王恩九利用原西北军中的老关系,四处奔走呼吁,最终成功营救刘贯一。

1936年冬,经刘贯一及中共北平地方组织负责人阮慕韩介绍,王恩九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刘贯一被任命为中共察哈尔省联络局书记,王恩九同时被派往该局从事统战、情报工作。他利用社会关系,很快适应了白区工作环境,并收集到一些战略性情报,引起中共中央的重视。

1938年年初,王恩九成为中共豫鲁联络局的重要成员。他通过做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的工作,成功营救出被山东高等法院关押的500多名共产党人和几百名进步人士,为山东省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保存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同年夏,王恩九奉命到湖北参加中共中央长江局政治训练班学习。训练班结束后,他被周恩来派到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确山县竹沟镇,参加由彭雪枫、刘贯一领导的中共河南省委统战工作委员会,公开身份为新四军第八团队驻竹沟留守处交际副官,主要负责驻马店、明港、信阳、遂平、汝南等地的统战工作。王恩九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国民党汝南公署专员张振江、驻泌阳的国民党第六十八军军长刘汝明等人。经过积极主动的沟通联系,王恩九的统战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竹沟的安全,同时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原地区的地位和影响。

为加强党对中原地区抗战的领导,1938年11月成立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任书记,机关驻确山竹沟镇。1939年1月,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进驻竹沟。当时,蒋介石反共声浪甚嚣尘上,中原上空阴云密布。根据中央部署,刘少奇拟定了从竹沟撤退干部和武装的具体方案,后率中原局机关干部及竹沟留守处300余人离开竹沟挺进皖东,与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会合。

1939年8月,王恩九任中共豫南省委统战部部长。10月,根据中央指示,中共豫南省委、豫西省委合并成立河南省委,王恩九任河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并当选为省委候补委员,随同省委机关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留在竹沟继续坚持斗争。

1939年11月11日,确山县国民党当局带领1000余人的反动武装,突然袭击竹沟,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惨案(也称竹沟惨案)。王恩九和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同志一起率领竹沟军民奋起反击,与敌激战两天后,主动撤离竹沟。

在确山惨案发生后的第二天,王恩九奉命赴确山县与国民党政府交涉。王恩九临危受命,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跨马扬鞭,赶赴确山。在行至确山途中的孤山冲时,被国民党顽固派武装扣押并残忍杀害,年仅38岁。

王恩九的亲密战友刘贯一得此噩耗,泪如泉涌。他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解放》杂志和《拂晓报》上发表《悼王恩九同志》的长篇文章,祭奠烈士英灵。

2024-08-12 □牛珂珂 中原典范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79607.html 1 3 杰出的统战工作者:王恩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