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引资源 搭平台

南岙村重振教育传统来了“好帮手”

本报讯(记者 夏涵婷 通讯员 赵引飞)“小朋友们,准备上课了!今天大家一起来做实验、学科学。”近日,省级文化特派员、浙江教育出版社编辑董安涛和几名同事,来到东港街道南岙村村委会,分发科学实验器具、播放科普视频,一堂生动有趣的科学教育儿童公益课随之展开。

“今天我们来探索一下,如何用一根橡皮筋让小车动起来。”课堂上,董安涛的同事——主讲老师周旻希,将时间留给孩子们探索。组装小车、绑上橡皮筋……孩子们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实验器材,认真尝试。

“这是我们南岙村暑期科学教育儿童公益课堂的第一期课程,有20多名孩子来到现场上课。”董安涛带来的《科学实验室》暑期科学课堂,受到了热烈欢迎。“上课氛围非常好,孩子们都自主地动手起来,探索科学的奥秘。”董安涛的计划不仅限于此,他脑海里想的是打造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范围更广泛的乡村儿童新世界。

作为省级文化特派员,董安涛此前在调研时了解到,南岙村人文荟萃,近年来,村里开展了高考学子奖励、学童启蒙等一系列活动。但是,村里老旧的文化礼堂无法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尚在重建中。村里还存在文化阵地建设不完善,文化活动内容单调,文化活动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

“要让南岙村教育传统留得下来,想方设法为孩子们的学习创造更多条件。”董安涛着手南岙村文化阵地改造及文化提升计划,南岙村暑期科学教育儿童公益课堂活动正是这一改造计划中的重要一环——做好科学教育,弘扬科学家精神。

科学教育,可以发挥董安涛的本职优势,他拉来了同事为孩子们上课,还带来了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书籍、学习资料。“我们捐赠了社里近年来累积的丰富数字科普资源,总容量高达10GB,可以长期惠及村中的儿童。这些资源将作为暑期公益课堂的核心内容,通过持续播放的形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充满知识与乐趣的暑期学习乐园。”董安涛说。

董安涛还计划着强化南岙村文化服务,协助重建并提升村史馆、文化礼堂,更好地发挥其培育素养、激发情怀的功能;利用党建工作室等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培养一批基层文化骨干。“计划利用这些平台,举办全民阅读周、科普宣讲等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激活乡村文化。目前,文化礼堂与农家书屋的重建工作即将启动,期望能增强南岙村的文化服务活力。”董安涛说。

2024-08-09 引资源 搭平台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79317.html 1 3 南岙村重振教育传统来了“好帮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