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中原典范

河南青年运动的先驱:马沛毅

□牛珂珂

马沛毅,原名马培义,又名宜轩,化名马逸波等,1906年出生于河南省杞县县城一个小商贩家庭。1921年,马沛毅考入河南省立开封二中,大量阅读进步书报杂志,学习社会科学、时事政治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问题。1922年初,马沛毅转入南京东南大学附中道顿尔班学习,不久参加教育家穆济波组织的青年合作社,并在穆济波主办的《合作周刊》上发表有关社会问题的文章。1924年夏,共产党员恽代英到东南大学演讲,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主张。马沛毅聆听讲演后,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积极要求参加共产党,从事革命运动。经恽代英介绍,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东南大学附中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之一。

1924年冬,马沛毅带着组织交给的建团任务,返回家乡杞县向张海峰、吴芝圃、韩绍棠等进步青年开展思想教育,并共同将原来张海峰等组织的读书会改为社会科学研究会,宗旨是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问题。社会科学研究会得到恽代英的支持和指导,为进步青年们参加党团组织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

1925年年初,马沛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月,党组织派他到上海大学学习。他与恽代英介绍张海峰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他又将研究会进步青年的情况向中共中央派往河南工作的共产党员彭振刚作了介绍。彭振刚于同年春先后接收吴芝圃、韩绍棠等人加入共青团。社会科学研究会的成员们先后加入共青团、共产党,与马沛毅的帮助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五卅运动中,马沛毅和上海工人、学生一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游行队伍在南京路遭到镇压,马沛毅也被捕入狱,最终因敌人查不到证据而获释。出狱后,他被选为上海学联领导成员,积极参与上海工商联合会活动。

1925年6月下旬,马沛毅在上海大学与全国学联总会驻豫特派员张霁帆取得联系,表示自己欲回河南做青年团的发展工作。张霁帆立即致函团中央,报告河南党团组织发展情况,要求派人赴豫开展团的工作。团中央决定派马沛毅到河南省会开封,在团开封地委领导下,从事青运工作。不久团开封地委改组,马沛毅任农工委员,领导开封青年工人、农民运动,在开封工人中首先创办了工会,发展团的组织。同年12月,兼任中共开封工厂支部干事会书记。

1926年1月3日,河南省青年协社筹备会议在开封召开,马沛毅被推选为筹备委员会主席。他领导筹备委员会成员,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决定将河南青年社、青年学社、青年干社、青年救国会合并为河南青年协社,统一领导全省青年运动。1月10日,河南青年协社成立大会在开封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大礼堂召开,全体社员共400多人参加大会。马沛毅代表筹备委员会作了筹备经过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协社章程、运动纲领,选举产生了协社的领导机构。会后对全体社员进行登记,对基层组织进行整顿,建立了各分社、支社委员会,河南青年协社成为团结全省广大青年的党的外围组织,促进了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1月18日,共青团开封地委召开大会,马沛毅当选为地委书记,不久又兼任组织部部长。他非常重视加强团的干部对马列主义理论的学习,刚一上任便开办了为期5天的团干培训班,邀请中共豫陕区委、共青团豫陕区委负责人王若飞、李求实等为培训班授课,大大提高了共青团干部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

1926年5月9日,中共豫陕区委决定豫陕区党、团执行委员会合署办公,共同组建工运、农运、宣传、青运和国运5个委员会,马沛毅负责青运的领导工作,仍任团开封地委书记兼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他在困难的环境中,制订出学运工作计划,提出了整顿组织和开展宣传工作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全省学运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紧紧抓住搞好团开封地委工作这个关键,以推动全省的青运工作。

1927年年初,马沛毅奉命去安阳、临漳、林县一带建立农民武装,利用农民武装“白枪会”袭扰奉军,有力地支持了国民革命军北伐。5月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马沛毅当选为团中央经济斗争部部长。6月底,他调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共青团河南省委书记。

1927年9月,因叛徒告密,团省委机关被破坏,马沛毅被捕,被关押在河南省第一监狱。在狱中,马沛毅与同时被捕的中共河南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张海峰等建立党组织,发动、组织狱友们坚持对敌斗争。

1929年5月,马沛毅经党组织营救出狱。他返乡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年初,马沛毅收到中共河南省委来信,要他马上回到开封。其父不允,并以如外出就断绝父子关系相威胁。他毅然离开家庭,赴开封、唐河、武汉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1年年底,他在汉口法租界因组织暴动不成,被捕并壮烈牺牲,年仅25岁。

2024-08-05 中原典范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77729.html 1 3 河南青年运动的先驱:马沛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