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高原 通讯员 孙礼鹏)近段时间,持续高温,在六横公路大桥项目二期工程现场,烈日炙烤下,建设者挥汗如雨,奔忙在岗位上。记者日前随中国铁建大桥局二工区工作人员,在施工一线进行了实地体验。
记者一行乘坐车辆,翻过一个又一个小山头,绕过一个又一个急弯陡路,快到目的地时,透过车窗向外望,从山脚延至海上的“钢铁长城”映入眼帘。一下车,钢筋混凝土的世界便袭来一股热浪。
安全帽、劳保用具、防尘口罩、厚重的工作服……这是在场工人的基本配置。“目前共有200名左右施工人员,主要负责双屿门段东引桥墩身和左右幅索塔的施工。”工程部部长刘贺介绍,“天气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为了抓紧工期,工人们基本上是‘白加黑’‘五加二’,多班轮着倒。”
在左右幅索塔的施工区域,除了建设用材料,地上放置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水瓶和矿泉水,排起了长队。喝一口菊花茶,摇一下草帽,负责右幅索塔部品化节段的老姜趁着施工间隙,坐在阴凉处休息。老姜说,他来六横大概已经有15个月了,夏天在这里干活,那个热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头顶热,脚下烫,两边铁栏杆更是碰不得一点。”老姜施工的区域,90%暴露在阳光之下,钢筋混凝土搭起的地面,在持续的光照下,可以达到40到50摄氏度。“每天起码要喝掉4升水。工作服不透气,就像蒸桑拿一样,喝水赶不上流汗。”老姜说。
乘坐施工升降机,记者进入左右幅索塔内部施工区域,越往上,离太阳就越近。在索塔顶部,巨大的部品化结构到处插满了钢筋,其中可供人站立的区域宽不足1.6米,施工人员要在如此逼仄的空间里,进行型钢节段焊接、栓接以及混凝土的浇筑等工作。空间狭小,天气炎热,加上钢材用的切割机火星四溅,汗水沿着防尘面具滴落至工作服上,不少人的工作服上印着湿了一遍又一遍的汗渍。
从第一层爬至第五层,在索塔顶部站立了十几分钟,记者的衣服也早已被汗水浇透。“晒黑了,流汗了,才能说明我们建设大桥确实是铆足了劲。”刘贺说,除了中国铁建大桥局二工区全体施工人员外,其他工区的施工人员也都坚守在一线,全力推进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