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丽佳 通讯员 刘琛)近日,细心的市民发现,一批崭新的共享电单车亮相普陀街头,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在东港一处共享电单车停放点,几辆共享电单车整齐停放。记者用手机扫一扫车身上的二维码,租借信息、单价明细及停车点分布即刻显示,操作简便快捷。车筐内配备的智能头盔随着租车成功自动解锁,保障用户安全骑行。需要注意的是,骑行完毕后,除了要将车停放在规定区域,还要将头盔规范放置在车筐内才能结束骑行。市民翁楚然在体验了一段路程后表示,“共享电单车特别方便短途出行,停放的点位也很多。”
据了解,共享电单车租借均可通过微信等App扫码租车。还车时须停放在指定点位,首批点位均设置在原公共自行车(即“小红车”)站点旁边。目前全市共布设站点308个,其中普陀区域86个,停放点位均有明显的“共享电单车停放处”字样,后期将根据市民需求逐步增加。同时,为保障车辆停放秩序,共享电单车均设置有AI摄像头,市民须将车辆摆正,摄像头识别地面标线实现90°停放后才能还车。
租用共享电单车用户实行实名制登记,车身上有“未满16周岁不可骑行”和“不可载人”等提示,同时呼吁市民规范用车、文明停放、安全骑行。一旦用户发生违规用车行为,都会被处罚,并拉入“黑名单”限制用车。
用户未将车辆停放在规定点位或超出运营区域还车,都将收取额外的运营调度费用。目前只有“滴滴青桔”和“小遛共享”在相关部门通过备案,市民在使用共享电单车时请仔细辨别,谨慎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