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幸福驿家”海岛服务驿站也在一个个海岛开枝散叶,为老人提供存取现金、网上代购、日常送餐、代充煤气、家电维修、紧急救助等便民服务,补齐海岛公共服务短板。
在“特”上做强优势
打造特色品牌 激发产业活力
塑造“普陀禅农”系列品牌,登步黄金瓜、桃花小白瓜种植渐成规模;连续举办16届佛茶会,通过以茶为媒会友、以会搭台招商模式,将普陀佛茶推向世界;围绕“一条鱼、一间房”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乡村“土特产”……
推进乡村振兴,我区还坚持在“特”字上做文章、下功夫。近年来,通过因地制宜挖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等措施,探索具有海岛特色、普陀特质的共同富裕路径,不断解锁乡村振兴“新密码”。
如今,蚂蚁岛依托馨“虾”共富工坊,创新研发的“小岛下酒菜”系列休闲虾皮产品,累计实现销售约100万元;白沙岛与洄云乡创公司深度合作,拓宽小岛艺术文化空间、引入“小岛规划师”、落地文化艺术项目,吸引近40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到小岛开设工作室;东极打造具有浓郁乡村风情、独特文化元素的精品民宿,培育精品民宿、文化主题民宿、“岛居舟山”最美民宿。
为进一步增强海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2022年以来,我区还创新打造“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把创新创业的政策、资源、人才、服务由城区辐射至各小岛乡村,全力推进乡村共富联合体、人才成长共同体、产业升级协同体建设,实现了“人才+基地”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目前,已构建以普陀湾众创码头为核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和退役军人创业园为重点,展茅、东极、白沙、六横、蚂蚁岛乡创基地等为协同的“1+2+N”多点联动、城乡互融的创业空间发展格局。同时,梳理出台乡村创业扶持政策,推出“众创贷”“军创贷”“乡创贷”等专项贷款,累计授信5亿余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两年多来,全区共建成乡创基地5个,集聚新业态180余家,培育乡创客1000余名,带动2100余名农村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2023年乡创基地所在村村均集体经济增长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