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珍贵族谱

历史从不言语,唯文字是忠贞的记录者。国人乡土观念极重,几乎每个家族都有那么一本族谱来记载兴衰,告知后人来自何方,根在哪儿。我郭家也是如此,历史上我们的族谱一共造册三次。第一次为族中郭礼鉴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初春上旬时候编撰,并委托乡绅杨抒华作序,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放入特制箱内进行珍藏。经历战乱和历史变故,该版家谱目前仅1本留存于祠堂内。第二次补充族谱是在民国十年(1922)正月中旬,委托定海人缪开东(自号释仙)前来作序。第三次为2007年12月24号。郭家寻根之旅长达20年,故土乡魂,牵人心魄。

自国荣公来舟定居后,生有八子(长房有运、二房有财、三房有贵、四房有富、五房有仁、六房有仪、七房有明、八房有立)、两女,这八子就是后世八房的来历。

根据族谱我们的字辈排号为:“天国有仁礼义智”。天字行辈承接大陆排序,余下则为舟山始祖之新序。民国十年第二次补充族谱时又重新修订了后六十辈排序,同时修订了义规。其中后六十辈的排序为:“型世维慈厚开基葆善良、怀廉敦士品懋耀家光、锡祚恒久本宗定泰康、崇德源丕远傅经泽倍长、大观赓迺庆宏绪兆其昌。”义规为:“一公议凡郭氏妇女出姓者自民国十年正月十五日以前概准入谱以后无论如何一经出姓不许归宗,一公议郭氏公堂祭祀享饭凡子婿甥等不准入席。”

族谱自光绪年修撰以来,经历百年一直保存完好,无鼠啃蚁噬的痕迹。族谱的钥匙平时保存在族长或德高望重人手中,每次开启,由各房自愿报名,各出一名男性代表,派出的代表则由族长选定其中德才兼备的四人,先告慰祖先再分东西南北各一边,抬着存放族谱的箱子到指定地点方能开启。纸制品需要精心呵护,每年的阴历六月十二(彭祖忌日,民间多有在这天祭祀先祖的活动)早上8点到10点之间,族谱都要放到太阳底下晾晒,以确保能长期保存。

祠堂与堂号

祠堂是血脉之源,家族之根。我家的祠堂最早建于康熙六十年(1721)四月,原址位于墩头码头对面现泰莱·函景湾,当时建筑手法多采用榫卯结构,原主祠堂建筑占地面积400平米左右。后来家族人口繁衍增多,八房后人以渔、耕职责分块居住,遂于主祠堂外,各房都另建有小祠堂,其中在大蒲湾为三、六、七、八房,日常各自祭祀,但八房于特定日子齐聚于总祠堂进行大祭。2018年普陀大开发,祠堂拆迁,2020年9月重建,搬到了现天打岩上,接待寺西侧的位置。

房屋采用仿清式建筑,左右各配一厢房,其中主殿中间祭祀先祖牌位,从左侧到右侧墙壁上7副图画,上面记载了先祖从惠安到宁波再到舟山定居的经历,以及我家在普陀发展的重大故事。老祠堂原有清代石碑两块,碑文上亦有文字记载了这些故事,可惜在拆迁中遗失,至今想来甚是心痛。幸运的是康熙六十年(1721)修祠堂时留下的裕后堂匾额,三百年历久弥新,目前存放于新祠堂中。

我家祠堂的堂号为“裕后”,意为为后代造福的意思。《尚书·仲虺之诰》中这么记载:“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宋·王应麟《三字经》:“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南朝·陈·徐陵《欧阳頠德政碑》中也有光前欲后的典故,这倒也对应了郭家为后世、为社会造福的传承。

2024-07-11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70894.html 1 3 珍贵族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