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多元路径绘就人文之美

——我区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纪实

□记者 夏涵婷 通讯员 孙翠萍

近日,我区新修订的《舟山市普陀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重点支持文化产业项目,鼓励文化企业创新发展,挖掘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科技,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精品,提升文化软实力。

出台激励政策、发展影视产业、强化文旅融合、推进文化富民……近年来,我区多举措力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文化市场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市民和游客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

影视产业蓬勃发展

荧屏佳作竞相绽放

近期举行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我区影视企业大放异彩——由普陀国际影视创新产业园内的文化企业浙江劳雷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纪录片电影《里斯本丸沉没》作为本届电影节的首场放映,拉开了电影节的序幕。

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影片,不仅展现了普陀影视企业的制作实力,更彰显了普陀影视产业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宣传文化部门先后为该影片争取各级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近700万元。同样,由七印象(舟山)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院线电影《东极岛》也得到大力支持,被列入2024年全市文化产业重大项目,获得专项资金扶持和保姆式在地服务,该电影计划近期在东极开拍,目前置景工作正有序推进。

普陀影视产业的蓬勃兴起,是地方政策鼎力支持与行业企业不懈奋斗的结晶,同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影视制作团队的目光。

繁忙的港口、宁静的码头,穿梭于碧波万顷的渔船,都成为普陀影视拍摄的招牌元素。去年12月,竖屏网剧《双姝之争》剧组在桃花塔湾金沙景区开机;央视《乐在旅途》等节目剧集在白沙录制拍摄;桃花成为浙江省广电集团首家授牌的影视拍摄基地;白沙列入浙江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园区)培育名单……据统计,近3年共有《大江大河》等20余部影视作品在普陀取景拍摄。

近年来我区宣传文化部门细化梳理各岛域特色资源,差异化开展影视产业培育工作,初步形成以本岛为核心、周边小岛配套支撑的“一核多翼”发展格局,“一岛一基地”初见雏形。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开通影视产业绿色服务通道,形成“落地—协拍—扶持—宣传”闭环式服务体系,提高影视企业服务获得感。目前,1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在普陀集聚,产业规模效应不断凸显。

文旅项目深度融合

共创产业繁荣篇章

位于螺塘线西侧的原采石场矿山地块上,“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正在建设中。这一综合性文旅项目,巧妙融合了旅宿体验、天然温泉、矿山文化探索、艺术展览、精致餐饮与休闲娱乐等多重元素,将打造成为我区乃至全市的文化旅游新地标与高端度假胜地,为我区文旅产业注入强劲的创新动力。

“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是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的真实写照。自省文旅厅启动“文艺赋美”工程以来,我区积极响应,秉持“精准定位、彰显特色、强化品牌”的核心理念,全力推进“又见普陀·艺术时光”文化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同时,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等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市民游客的精神生活,更极大提升了普陀的城市魅力与知名度。

据统计,2023年,我区共成功举办“文艺赋美”演出超4000场次,吸引了超过5000名文艺志愿者的热情参与,成功培育了“十里渔港音乐汇”“自在莲洋音乐会”“草坪民谣歌会”及“越香清韵”越剧专场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浙里演艺”街头演艺品牌。此外,朱仁民艺术馆、沈家门渔港文旅驿站等文化地标相继落成,有效拓宽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实现了文化成果的全民共享。

厚植文化富民沃土

绘就人文乡村新景

前不久,第三届舟山乡村咖啡生活周在展茅路下徐盛大开启。活动现场,特色饮品争奇斗艳。源自无锡的“Treeye去野咖啡”携其创意饮品“回舟山”惊艳亮相;来自广东佛山的“不独立NIC精品咖啡馆”带来了蕴含浓郁广府风情的“广府咖啡”,令人耳目一新;来自北京、广州、重庆等地以及舟山的60余家咖啡、茶饮摊位齐聚一堂,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咖啡的独特魅力。

在我区,乡村文化节、村歌大赛、村艺展演、村BA篮球赛等节庆赛事与文化服务活动层出不穷,乡村咖啡、文创市集、文化体验等乡村文化业态日渐丰富,一批批特色鲜明、产业兴旺、文艺繁荣、乡风文明的文化共富村,持续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4-07-11 ——我区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纪实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70847.html 1 3 多元路径绘就人文之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