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谢俊伍 咖啡师的“乡村振兴”梦

□记者 缪珊珊

寻一处喜欢的地方,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最好还有宽敞的院子,悠闲地看日出日落……这样悠闲自在的生活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人生,而55·公路咖啡生活馆的主理人谢俊伍,早已将这幅美好的人生画面变为了现实。

谢俊伍是来自湖南的90后,大学毕业时本已在外地有了份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出于对大海的向往,在得知舟山也有相关招聘机会时,便毫不犹豫独自来到了这里,并在舟山工作期间结识了现在的妻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谢俊伍的妻子了解到展茅乡创基地要作为全市首个没有围墙的乡村主题创业园区启动的消息后,萌生了到路下徐开店的想法。最初,谢俊伍持反对意见,对在乡村创业的前景并不看好,但最终还是支持妻子的决定,“她想尝试一下,那就让她试吧。即使失败了,我们也不会感到后悔。”

正式开店后,夫妻俩需要给店铺起一个名字,本打算直接取名为“公路咖啡”,但未能注册成功。回想起两人的恋爱纪念日是5月5日,他们决定以“55·公路咖啡生活馆”命名,并于2022年10月入驻展茅路下徐。

“在创业园开店,得到政府很多扶持政策和大力推广,整个创业过程非常顺利,唯一的困难就是初期资金比较紧张。”谢俊伍说,开店装修的成本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设计费、屋顶翻修、硬装等各项支出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为了精益求精,费用持续攀升,等到店铺开张时,已投入近50万元。“这笔钱几乎都是借来的,那时候的经营压力很大。”谢俊伍说

令人欣喜的是,结合路下徐的配套活动,55·公路咖啡生活馆开业首日就迎来了不错的客流量。之后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手段,以及街道全年不间断组织的文旅体验、宠物经济和亲子互动等活动,整个乡创园的客流从未间断。55·公路咖啡生活馆的知名度和生意也日渐红火,开店仅一年半,谢俊伍的固定常客已有近2000人。这期间,他不断自学研究,逐渐从业余爱好者成长为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咖啡师。

作为湖南人,谢俊伍一直有个开湘菜馆的梦想和计划。在咖啡店运营步入正轨后,他特意将母亲从老家请来,帮忙在店里制作地道的湘西菜肴。咖啡制作与菜肴烹制两者结合,为55·公路咖啡生活馆增添了新的卖点,并极大丰富了顾客的用餐体验。

店内的生意越来越好,谢俊伍也有了更大的创业梦想。始于咖啡又不止于咖啡,他们还希望借助咖啡的社交属性,推动乡村振兴。“但其实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能对乡村振兴产生积极影响。”谢俊伍说,顾客在菜单上看到的鸡肉是展茅的土鸡,蘑菇也是隔壁方舱里种的蘑菇,我们尽可能使用展茅当地的农产品,消费的每个数字背后都包含对农产品销售数据的推动,这不正是推动乡村振兴,响应共同富裕的号召吗?

在55·公路咖啡生活馆,除了菜单还能看到乡村振兴的手册及周边全业态介绍,店里会将感兴趣的顾客推荐到附近的农耕采摘、萌宠交流等业态场景,顾客也可以将其他餐馆的美食打包带到咖啡馆,无需再额外购买咖啡或其他消费,只是纯粹地享受这里的环境,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畅快聊天。“既然大家愿意从城区来到乡村,那就让他们充分感受这里的畅意氛围。只要我们展茅整体变得更美好,我们店里的生意自然也会更加兴隆。”谢俊伍说。

为了突出区域概念,55·公路咖啡生活馆的杯子在设计时特意放大了地理商标。“今年5月底,我在朱家尖大青山开了第二家咖啡店,我还想将路下徐的杯子带到大青山店,同时也把大青山店的杯子带到路下徐,通过这种互换,来激发游客的好奇心,进一步促进两家店之间的客流互动。”

谢俊伍坚信,乡村振兴这一课题不是只由政府来承担,共同富裕的目标也并非仅限于商户与村民之间的共同富裕。相反,这需要政府、商户和村民三方共同努力,在各自能力范围内携手合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梦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贡献力量。

2024-06-20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64923.html 1 3 谢俊伍 咖啡师的“乡村振兴”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