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一碗汤 番薯干曾是渔家珍贵口粮

6月18日清晨,东极渔嫂陈雪连在厨房里忙碌,灶台上,番薯干汤在锅中翻滚,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陈雪连说,听说被救英军战俘的后代在岛上的消息,她特地早起,熬制这锅番薯干汤,招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陈雪连的父亲陈永华参与过“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营救行动。2005年8月18日,沉船事件幸存者查尔斯·佐敦带着妻儿及另外两位英军遇难者亲属来到东极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和父亲在码头亲切拥抱,那个画面让陈雪连非常感动。

“营救英军战俘的故事,我从小听父亲讲了很多遍。”陈雪连一边搅拌着锅中的番薯干汤,一边向记者讲述起那段历史。她说,当时已是10月深秋,岛上家家户户都没什么余粮,救上来的英军战俘有300多人,吃饭怎么解决成了最大难题。

“那些战俘上岸时,有些人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家中能吃、能用的都拿出来给他们。”陈雪连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虽然自己家也过着紧巴巴的日子,但家人仍然对英军倾囊相助。

“听我爸爸讲,村里人把家里剩下的番薯干都拿出来熬煮成汤,分给他们喝。”陈雪连说,她想请英军战俘的后代也尝下他们祖辈、父辈,在东极尝到的味道。

当天上午,东极渔民后代和“里斯本丸”英军战俘后代在岛上举行交流会。当年营救英军战俘的渔民后代胡亦芳、梁银娣、吴布伟上台讲述了从父辈那里听到的“里斯本丸”营救故事,英军战俘后代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们的诉说感动着在场人。

“这是我自己煮的番薯干汤,拿来给你们尝一尝。”交流会接近尾声,陈雪把番薯干汤热情地分给大家品尝。“味道非常好,而且我确信,对于当时被中国渔民救上来的英军士兵来说,这就像是天降甘露。”英军战俘后代尼里·伊丽莎白·佩尼卡特感慨地说。

随着现场响起《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声,交流会接近尾声。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只剩下温暖和感动在大家心头荡漾。

2024-06-19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64597.html 1 3 一碗汤 番薯干曾是渔家珍贵口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