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珈伶 通讯员 刘宇翔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孩子经常会拿着家长的手机玩游戏、刷视频。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这一现象,通过网络恐吓实施诈骗。近日,市民小郑在其父母的陪同下来到派出所报案,称其在“小红书”上被人恐吓,被骗走了近4万元。
据小郑回忆,当日,她通过平板学习机浏览“小红书”,一陌生人给她发来信息,称其小红书账号被盗,骗了别人3万元钱,让她解释清楚。如解释不清楚,要求其赔偿被骗的3万元钱。
“我当时一听吓坏了,立马听了对方的话,拿了爸妈的手机。”小郑说,在对方的引导下,她添加了对方的QQ号和“快手”App账号,并通过了对方发来的快手视频远程操控申请。就这样,小郑按照对方的指示,分几次将父母手机上的钱转给了对方。
没过多久,对方再次找到小郑,称那些钱并未到账,要求再次转账。小郑便去找父母,父母在了解情况后向公安机关报了警。
【民警提醒】
针对未成年的电信网络诈骗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未成年人在小红书或者快手上聊天,犯罪分子冒充公安机关等来威胁恐吓孩子,说他的账号涉及违法犯罪行为,以此来实施诈骗行为。第二类是利用追星心理,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第三种冒充同龄人交友,然后通过发红包的形式,让未成年人尝到甜头后,诱导他们用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对此,民警提醒,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家长应多关心他们的日常动态,尽量避免在无监督的情况下玩手机等电子产品;给孩子做作业的电子产品,不要注册微信或者支付宝等有资金往来的账号;家长也不要轻易将自己微信、支付宝或者银行卡密码告诉孩子,防止孩子因误信他人将钱转给别人,受到经济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