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警秀普陀 渔都红警 霍静亮 “经”准出击 “侦”心守护

□记者 刘珈伶 通讯员 刘宇翔

为寻找破案的蛛丝马迹,他每天埋头在繁杂数据信息中乐此不疲;为抓获犯罪嫌疑人,他多方追踪,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面对经济领域的各类违法犯罪,他通宵鏖战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用实际行动为更优的法治营商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他就是区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霍静亮。

聚焦专业提升

做法治质检师

在霍静亮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大堆法律、税务等方面的专业书籍,一旁的工作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笔记。

作为普陀公安首位在职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民警,他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劲,不断提升自身经侦执法水平,身体力行将专业知识传递给其他民警。“侦办经济类案件,一定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在与犯罪分子的较量中占据主动权。”霍静亮说,办案时,一旦抓住破案关键“线头”,就要顺藤摸瓜,一挖到底。

在每周例会后,霍静亮都会组织全体民警学习刑法、刑诉法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并针对侦办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新型案件,开展个案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方式,让民警理清各类经侦案件的工作思路。

“执法公正是公安工作生命线,而法治民警和法制员就是这道生命线上的‘质检员’‘安全员’‘纠正员’。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法制员的本职工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霍静亮说。

深挖细枝末节

理清案件线索

所有案件的侦破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19年,刚从边防部队转改至区经济犯罪侦查大队的霍静亮就碰到了“硬茬子”——涉案税额高达10亿元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

接手案件后,他迅速梳理线索,从舟山本地涉案企业入手开展研判,初步确定涉案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超过2万余份,涉及全国8个省、市,上游企业50余家。“初步查明,多数涉案企业集中在山东邹平地区。”霍静亮说。

随后,霍静亮转载奔波6个多月,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因嫌疑人江某具有较强的税务知识和反侦查意识,且聘有专业律师辩护指导,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始终避重就轻,拒不承认犯罪事实。

面对“零口供”,霍静亮重新梳理案卷,不放过任何疑点,并在当时全国疫情防控背景下,先后奔赴多地调查取证,形成逻辑缜密事实清晰的完整证据链,最终将案件成功移诉,并顺利宣判,主犯江某在“零口供”的情况下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4年。

转变侦查思路

破零口供困局

从事经侦工作以来,霍静亮办理过多起涉企违法犯罪案件,“零口供”突破的也不在少数。“侵害企业合法权益,必须严打,不论再难,我们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霍静亮坚定地说,其中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一起涉案金额高达8400余万元的特大职务侵占案。

2020年8月,我区警方接到辖区一家资源公司报警,称其公司前任高管候某、梅某等人利用职务便利骗取、侵占公司财产。考虑到涉案金额较大,且案发时间跨度较长,领导指派霍静亮主办该案。

接手后,霍静亮迅速从大量线索中理清案件脉络,并锁定候某等犯罪嫌疑人行踪。这时,案件主要嫌疑人之一的梅某向公安机关投案。侦办中,他发现,梅某仅仅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为,试图独自承担罪责。发现这一情况后,霍静亮通过大量工作,攻破梅某心理防线,让其如实供述了侯某参案的犯罪事实。

可侯某到案后,拒不交代犯罪事实。霍静亮重新对众多线索一一排查,先后多次到北京、上海、山东等地调查取证。在他的努力下,一条完整证据链形成。最终,在候某“零口供”的情况下,案件移送至检察院提起公诉,并成功宣判。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载誉前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霍静亮穿行在数字线索中抽丝剥茧,为维护普陀经济秩序,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献上他无悔的青春。

2024-05-23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56378.html 1 3 警秀普陀 渔都红警 霍静亮 “经”准出击 “侦”心守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