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普陀公安打造“共治警务”海岛模式

海陆一体 基层融治

□记者 刘珈伶 通讯员 刘宇翔

普陀作为海洋大区,共有大小岛屿700多个,海域面积6000余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900多公里。独特的地理环境下,肩负守护平安护航发展重任的公安机关,该如何在有效警力下确保全域长治久安,为海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近年来,普陀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坚持多源头汇聚警务治理资源,全角度发动各类主体参与警务治理,深层次破解多跨堵点难点,让共治“盆景”变“风景”,不断夯实辖区平安基础,全力护航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海洋渔港:涉海部门一体联动

多艘执法船乘风破浪航向目标海域,无人机升空辅助开展执法活动……这是4月底普陀多部门海上联合执法活动的一幕。当天上午,公安、渔政、港航、海事、海警等多个涉海部门在东海伏休季来临前,在辖区海域开展例行巡逻,及时发现并查处海上违法犯罪行为。

近年来,普陀公安坚持“党委领导、公安主推”,立足“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沈家门渔港,打造“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成立“海防工作站”,出台多个协作联合机制,推动涉海部门深度联动融合。依托综合治理站,创新涉海“五治”“十里平安港”岸线管理机制等海陆一体融治理模式,推行“融海七联协作”“海岛应急救援联动”等共治机制,首创“海上船舶停车场式管理”,推动“九龙治水”为“一体管海”,港区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1.3%。

此外,普陀公安还深度融合党政资源力量,推动成立全省首个“海上融治理中心”,专门调解海上矛盾纠纷。自去年底成立以来,累计调处复杂涉海矛盾纠纷上百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悬水小岛:自治力量深度参与

在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东极,碧海蓝天、极地风光吸引众多各地游客。这个典型的海岛镇由4个住人岛和多个无人岛礁组成。

面对岛屿分散、交通不便、警力不足等带来的社会治安管理难题,普陀公安坚持专群结合,组建一支由各岛党员、退休村干部、治安积极分子等组成的“离岛管家”队伍,在派出所民警带领下,担负起平安守护、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等职能。

“我们不仅打理好自家民宿,还会主动参与日常巡逻,配合民警处置救助类警务,共同守护我们的海岛家园。”东极“离岛管家”齐社胜介绍说。据统计,自“离岛管家”队伍组建以来,东极镇各类警情下降15%,涉旅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

不仅是东极,在普陀其他悬水小岛上,群防群治组织同样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一线。在蚂蚁岛,“蚂蚁红警”在服务老人、安全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登步岛,“果农守望队”全力守护平安,助力丰收。

商圈园区:“警+”合作汇聚合力

“近期网络贷款类诈骗多发,要提醒各位工友要警惕……”这是六横船企“蓝海志工”近日月度会议上的一幕,民警通报区域治安情况的同时,开展反诈培训。

六横龙山区域是全国最大的船舶修造基地,有三家世界级船舶修造企业,区域工人高峰时达上万人。普陀公安立足区域大型船厂集中实际,深化警企共建共享,发动船企工作人员组建“蓝海志工”队伍,设立“蓝海志工”调解室解决。同时,集结公安、综治、边检、海事等部门力量,协同做好矛盾化解工作。

在集聚数百家企业的展茅工业园区,新建成的普陀经开区11087警企服务站,也成为服务企业发展的前沿新阵地。

“楼上的多体谅下楼下的,平时动作轻些。楼下的也多包容楼上的,有事好好沟通……”在东港武岭联勤警务站内,“物业+治安管家”正在调解一起小区噪音纠纷。这是普陀公安“警+”模式应用场景之一,“警察+保安”“警察+商场”“警察+学校”……越来越多的“警+”模式在普陀落地生根,形成治理合力。

今年截至目前,全区刑事警情同比下降39%,“民转刑”案件实现“五连降”。

2024-05-23 普陀公安打造“共治警务”海岛模式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56372.html 1 3 海陆一体 基层融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