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波澜之间擦亮蓝色慧眼

——我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纪实

□记者 王梦倩 通讯员 屠一帆

普陀,有着广阔的海域面积、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向大海要资源、求发展的同时,风暴潮、巨浪、赤潮等多样的海洋灾害,对我区的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我区扎实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和安全管理各项工作。2019年至2023年,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用以完善海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升海洋观测预警能力,保障海洋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

在东极青浜岛右侧海域,漂浮着一个3米波浪浮标,随着波浪的起伏,浮标可以观测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波高等多项水文气象要素信息。“浮标采用太阳能方式充电,数据传输采用北斗和物联网无线传输两种方式。”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应岳说,所有观测点的信息,都会上传到海洋站数据库,他们再根据天气系统变化情况,对数据加以计算推测,做好日常的高潮位、平均表层海温和海浪情况等常规海洋预报,以及灾害性风暴潮、灾害性海浪等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

区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6至10月,台风频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除了带来强风和暴雨洪涝灾害,还会带来风暴潮,给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近年来,我区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在普陀海域设置了多个海洋水文气象测点和水质、生态、沉积物监测站位,进行海洋环境基础监测及观测。

目前,我区有海洋观测站点12个,其中国家观测站点5个,包括2个水文气象测点,1个地波雷达站、1个GNSS观测站、1个3米波浪浮标;地方站点7个,包括3个简易潮位站、1个3米波浪观测浮标、1个1米波浪观测浮标、1个警戒潮位桩,1个堤前波浪观测系统,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海洋观测数据。“风暴潮来临前,会根据实际情况提前发布风暴潮预警预报,提醒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区资源规划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海洋防灾减灾体制不断完善,全区风暴潮、海浪等主要海洋灾害预报准确率均保持在85%左右,海洋灾害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逐年下降。

(二)

按照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要求,我区还积极开展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工作,于2020年划定了总面积12.168平方千米的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分布在六横、桃花、沈家门、东港等6个镇(街道),进一步提升海洋灾害应急综合防范能力。

据了解,为有效提升海洋灾害风险预警能力,我区进行了新一轮警戒潮位核定工作,将普陀区原来2个岸段细化到各沿海镇(街道)岸段,进一步提升风暴潮预警报精细化程度,使之真正与风暴潮防灾实际需求相符,充分发挥应急防御指挥作用。

增强风险意识是防灾的关键之钥。每年“5.12防灾减灾日”,我区都会通过设立咨询点、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等方式,向市民及游客普及海洋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深入渔农村开展海洋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海洋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避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通过实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项目、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和海洋灾害应急防御体系建设等工作,掌握海洋生态功能状况以及海域赤潮灾害发生状况和风险,摸清风暴潮、海浪灾害致灾孕灾情况,完善防灾减灾全链条闭环管理、基层防汛防台与海洋减灾工作体系相融合的海洋防灾减灾格局。

2024-05-11 ——我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纪实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52701.html 1 3 波澜之间擦亮蓝色慧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