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珈伶 通讯员 刘宇翔
“你们放心,这里是专给咱渔民兄弟解决闹心事的地方。”面对情绪激动的来访群众,区公安分局海防缉私大队民警徐海东赶紧给他们吃下一颗“定心丸”,一边安抚他们情绪,一边快速安排人手开展调处工作。
去年11月,从单位中层岗位“卸任”后,徐海东调入海防缉私大队,派驻区海上融治理中心担任法治服务中心副主任,开启新的工作历程。而之所以选派徐海东入驻海上融治理中心,离不开他扎实的办案业务技能以及多年的经验积累。
“我先后在派出所、刑侦、反恐、经侦等部门工作过,但涉海涉渔纠纷调处,是第一次接触。”谈起海上融治理中心工作,徐海东说,调任新岗位后,他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学习涉海涉渔相关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得学习,不然跟不上,也没法开展工作。”徐海东说。在他办公桌一角,摆放着一摞相关资料和书籍,上面勾勾划划,写满学习心得。
据徐海东介绍,近几年,普陀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复杂多变且突发不稳定的海上矛盾纠纷,海上融治理中心因此应运而生。该中心由区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多家部门共同打造,有着海上矛盾调解“专科医院”之称。面对渔民兄弟的诉求和期望,他迅速从一名海上矛盾调解“新兵”成为“行家里手”。
说起调解过的纠纷,徐海东指着墙上其中一面印有“公平公正 为民服务”字样的锦旗说:“这是一位当事人事后送来的,也因为那起纠纷,我更加坚定了发挥余热、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
事情要从今年春节前4天说起。那天上午,11名来自四川贵州等地的船员来到中心求助,要求船主支付拖欠他们累计55万余元的工资。在这之前的一个星期里,这些船员也曾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工资问题,但均因情况较为复杂一时无法解决。由于急着回家过年,他们最终来到区海上融治理中心寻求帮助。
了解事情始末后,徐海东立即组织成立五人工作小组。经了解,事情的关键在于船主因涉嫌犯罪,被其他省市公安机关抓获,无法取得联系,船员们手中也无欠薪凭据。而船主家属及船长又搞不清楚每位船员的具体工资标准,以及是否已经支付过、还欠多少。
一边是急切想拿钱回家过年的船员们,一边是不了解情况的船主家属。面对这种情况,徐海东和人民调解员逐个询问船员工资情况,再互相对质求证,最后理出了一份欠薪数据材料。船主家属看后表示认可。随后,双方在徐海东和调解员们的调解下,达成支付协议,事情圆满化解。次日,领到薪水的船员订制了一面锦旗送到区海上融治理中心。
“海上矛盾纠纷调处跟陆上不同,往往涉及多家涉海涉渔部门,且当事人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存在文化认知差异。”徐海东说,所以调处时,要做好与各相关部门的对接联动,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在徐海东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海上有解决不了的事,就去海上融治理中心”逐渐深入渔船民心中。据悉,自区海上融治理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调处矛盾纠纷113起,涉案金额500余万元,调解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虽然工作任务越来越繁忙,但看到渔民兄弟面带笑容地从我们这离去,我们再累再苦都觉得值得。”徐海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