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红色印记

新四军苏浙军区长沪交通线的建立

1945年1月,新四军苏浙军区成立。为保障军区重要物资的供应,军区首长指示,要迅速建立苏浙军区长兴——无锡——上海的交通运输线,以确保重要物资的采购及运输安全。

根据安排,由军区通信科长李景瑞负责建立苏浙军区长沪交通线的工作。当时,日伪军得知新四军南下后,正在集中兵力妄图进行围歼。他们装备精良,特别是通信工具先进,往往电话一通,情报就到,而新四军还靠船只、车辆、骑马送信,处处被动。尽快搞到通信器材,李景瑞的首要任务是立即设法从上海搞到一批电话机、电话线和各种电讯器材。

李景瑞和另外3名物资采购员组成工作组,经过研究,初步确定的行动方案是:依靠太湖游击队和锡南民运工作队,在无锡建立接运站;在宜兴丁山地区建立一个备用中转站;设法打通上海至无锡的铁路转运线。

方案确定后,工作组先到宜兴的太湖沿岸的丁山镇,建立了物资中转点。随后,工作组带上苏浙军区的介绍信,到无锡找太湖游击队配合,并留下一名采购员在无锡南门作为接应。在无锡和丁山建立接运站的问题顺利解决以后,另外两名采购员立即前往上海,着手采购物资和开通沪宁铁路线的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上海地下党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底至1945年初,正值敌伪对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在上海市场上,新四军所急需采购的大批电讯器材很难买到。上海地下党冒着极大风险,四处奔波、疏通关系,终于与大华仪表厂建立了联系,这个厂材料来源广,牌子又比较硬,可以提供大宗急需器材。

由于整台收发报机体积大、携带不便,又易暴露,采购员就化整为零,改为购买真空管、被覆线、线圈、电容器、电阻等零部件。从上海到无锡需要乘火车,而沪宁铁路是日伪重点把守的交通干线,戒备森严。打通沪宁铁路线工作,主要依靠上海地下党的陈杏生,他的公开身份是沪宁线客车列车长,在上海、无锡车站及铁路沿线团结了一批铁路职工。在他们的大力协助下,大批物资源源不断地由上海运到无锡车站。

从无锡车站到南门外路程较远,城内特务、密探、流氓、恶霸横行,物资直接运输容易出事。采购员便在城内设立了一个烟行作为物资中转站,以商人身份出入烟行,电讯器材和其他物资也都运进店里,再由留守人员提取。就这样,一批批、一件件重要器材,堂堂正正地通过市区各街道转运到南门外庄桥头村,寄存在乡亲家里。遇到日寇“清乡”,乡亲们就整日整夜躲在庄稼地里,守护着这些器材。待到检查放松后,一担担电讯器材在伪装下由民运工作队运到太湖边装船,直达长兴的某个港口。登岸后,再将物资运到军区司令部。

长沪交通线开通后,除了运输宝贵的通讯器材,还成功运输了硝酸、药品等紧缺物资,为苏浙军区的斗争提供了重要物资保障。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苏浙军区交通线也胜利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024-04-18 红色印记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47028.html 1 3 新四军苏浙军区长沪交通线的建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