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叶梅 通讯员 周亮)“你看这张,国庆期间孩子们向国旗敬礼,多精神,这是‘敬有礼’;这张是学雷锋活动日,孩子们为民服务,这是‘帮有礼’;这张是迎亚运演讲活动,是‘亲有礼’。”近日,在沈家门滨港路上的沈家门街道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解员详细为来访市民介绍站内的陈设和活动。
为贯彻“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持续推进“有礼渔港”建设,2022年7月,沈家门街道以服务渔嫂渔娃为主要定位,成立了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也是我区设立的首个镇(街道)级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近年来,该站通过丰富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努力打造“有礼渔港”实践品牌,让更多市民成为文明浙江的代言人和受益者。
“沈家门是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渔业捕捞及相关领域从业者数量众多,因此,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渔娃渔嫂群体。关注到渔港社群特殊性,街道在‘1所30站11点’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三级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实践触角,由此成立了这一站点。”沈家门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该实践站接受我区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总站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协同管理,打通服务渔娃渔嫂“最后一公里”。
走进实践站,一楼为“渔娃童世界”,围绕童趣、科普、乡土教育,渔港民俗,让渔娃在图文中更加了解、热爱家乡。二楼是“渔嫂心港湾”,设置渔嫂活动区、心港湾谈心区、交流互动区、风采展示区,渔嫂们可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环境清洁、交通劝导、送衣送物、文艺演出等活动。同时,沈家门街道以十里渔港为轴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从室内延伸至室外,辐射带动周边社区(村),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活动形式,构建渔娃渔嫂参与文明实践的新途径,让文明有礼在潜移默化中成风化雨、深入人心。
“手工制作课、传统茶艺课、反诈宣传课,各种各样的活动让我这个退休渔嫂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志愿服务也乐在其中。”渔嫂杨银平说,自沈家门街道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后,她常常参与各类活动,为社会奉献一份爱心。
据悉,该站自成立以来,开展了有礼代言人评选、文明单元推选、“爱我家乡”方言大赛、“党徽耀民心”健康便民服务、文艺作品创编巡演等各类活动,深化有礼讲堂、有礼讲座宣教,“有礼”氛围日渐浓厚。去年,实践站推出“浙礼是渔港”主题年活动,从分散推进到系统提升,打造“有礼渔港”2.0品牌。“每月从‘浙风十礼’中选取‘一礼’为主题,制定年度‘有礼’清单,创新采用擂台赛模式,由社区轮流承办,并进行先进比拼,激发社区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沈家门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围绕一月一“礼”,开展“帮有礼”学雷锋志愿服务、“仪有礼”文明祭扫、“信有礼”荷美集市、“乐有礼”银发好网民摄影等活动。
此外,沈家门街道创新“沈宝”IP形象,充分赋予“有礼渔港”内涵,首批8个有礼表情包配以舟山方言,唱出有礼赞歌,并加强有礼标识在各领域的应用推广,加深“有礼渔港”辨识度和整体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