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全省试点网络治理“分业监管、联合执法”模式,承办全省现场会并在全国推广,获评全省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先行区。
一城风尚
绘就文明有礼图景
对浙普渔32378船老大蒋辉来说,他每次回港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主动申报船舶含油污水。2023年,他的这艘船被命名为“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号”,作为船老大的蒋辉不仅自己更加“爱船爱港爱海洋”,还带动身边一批渔民兄弟践行海上文明。
文明实践海陆联动,有礼风尚全域覆盖,这是普陀在打造文明之城过程中的匠心探索。如今在海上,120艘“文明实践引领船”领航蓝海,引导广大渔民在文明实践中树标杆、做表率。在陆上,新时代文明实践1个中心、10个基层实践所和105个站全覆盖,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文明中转站”。
3月的第一个周六,第61个全民清洁日如约而至。历时四年多,61次风雨无阻的“相约星期六”,这是普陀人对文明城市许下的共同承诺。
近年来,普陀深度融合本土元素,以“全民清洁日”“文明城·文明人”等亮点工作为抓手,每年近2000场次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文明实践活动,让文明新风与本地风俗相融合,让文明新景与区域文化相交融。
文明城市的建设,既需要“由内而外”的动力,也需要“由外而内”的压力,全域“文明红黑榜”激发榜单效应、区域“文明擂台赛”催生争先创优意识,“文明微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这些创新载体寓引导于管理中、融服务于治理中,成效显著。2023年,普陀区在市级文明城市测评中连续4次蝉联第一。
道德力量,折射出耀眼光芒。在打造“渔都礼城”的过程中,普陀区创新推出主题式推选“最美”人物,2022年以来先后推出11期73名“普陀好人”。近五年,普陀共有76人入选“舟山好人”,14人入选“浙江好人”,2人入选“中国好人”。
为了让“最美”汇聚“美”、引领“美”,普陀区以“一条路”“一张榜”勾连起城乡之间的“最美”风景线。全域覆盖75个渔农村的“我们的村榜”以家长里短的文字讲活“最美故事”,位于主城区的“道德模范一条街”让人们漫步街头时享受“润心时刻”。
一路繁花
激活以文兴城动能
3月22日,第26届CUBAL一级联赛东南赛在普陀火热开赛,“蓝海”相遇“篮球”,激荡出澎湃热情。这厢比赛正热,普陀已经在谋划建立可持续的文旅体融合新业态。
CUBAL一级联赛东南赛落户普陀,“越野东海”相约奔赴山海、帆船拉力赛乘风破浪……近年来,普陀依托全省首批体育现代化县区这一金字招牌,逐步释放体育赛事在带动产业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实现了“竞技”与“经济”的双向奔赴。与此同时,时隔12年重启的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又见普陀”“普陀福集”文旅特色品牌犹如繁花绽放这座海滨之城。
文旅体深度融合催生的新质生产力如“良木”引来“凤凰”栖。2023年4月,投资22亿的“星辰大海上的天空之城”项目落户普陀。该项目集旅宿、温泉、矿山、艺术、餐饮和休闲娱乐于一体,让游客在望山见海中观星揽月。这个充满“文艺范儿”的项目将成为普陀文旅产业的地标。
大项目要引,小文创要育。在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海岛+动漫IP“桃花猫”强势出圈。与此同时,国内首部海洋祈福IP《桃花猫和东海鱼》在央视精彩上演。这些动漫IP融入了舟山本土元素,为海洋文化旅游注入了时尚新动能。
文化产品的供给不仅要面向市场,还要扎根基层,这在普陀最生动的体现就是“礼堂伙伴”工作模式的建立。2023年以来,普陀区整合600余家各类团体,推出80多个类别5000余项服务,偏远海岛地区的群众点击手机就能下单“送货到门”的“免单外卖”。据统计,自“礼堂伙伴”创设以来,普陀区各文化礼堂年活动总数平均增长96%,其中海岛地区年活动数平均增长140%。
如今在普陀,想看书,从公共图书馆到城市书房、农家书屋,随性可至;想学跳舞,文化馆就有免费培训;有点才艺,“百姓大舞台”“村晚”等各类“草根舞台”就是主场……文化若水,润物无声。
东海涌春潮,正是乘风扬帆时。面向未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保持弄潮儿、先行者的姿态,砥砺前行、奋楫扬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化新普陀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