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焦琴在省立女中读书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上街,站在凳子上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意在唤醒民众,遇到反动警察过来阻挠,她就背起凳子一走了事。她还有感而发,写下《感世》一诗:
群雄争逐鹿,中原一局棋。
干戈何日息,光我五色旗。
恨为弱女子,扶危不可期。
河山原锦绣,一览一兴悲。
胡焦琴以诗言志,强烈抨击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军阀混战、社会黑暗,抒发出一位革命女性强烈的忧国忧民,渴望家国一统、民族复兴的思想情感。
1925年,胡焦琴自省立女中毕业后,先后在宁波毓秀女校、大碶灵山小学(今灵山学校)任教。在教学中,她提倡新式教育理念,主张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观念。在灵山小学时,她常与同校任教的几位进步教师聚集在一起,阅读共产党创办的《向导》等进步刊物。1926年秋,她受聘于镇海县立第一小学(今镇海区实验小学),后担任校长。在校期间,她秘密联络革命同志,积极参加与敌斗争行动。同年11月,胡焦琴加入中国共产党。
后来,胡焦琴遵照党组织决定,加入国民党并帮助组建国民党镇海县党部,她当选为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部长。从此,她利用这一公开身份,团结进步力量,组织发动群众,把镇海县的大革命运动搞得轰轰烈烈。一时间,县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等群众团体纷纷成立。
当时,胡焦琴经常深入工厂做妇女发动工作,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和同工同酬的道理,提高女工的思想觉悟。镇海有一家坤和草帽厂,是当地大资本家傅筱庵开办的,该厂雇佣的全部是女工,工时长且工资低,她们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她了解情况后,因势利导帮助女工们提高阶级觉悟,并建立起工会,组织大家与资本家作斗争。1927年3月16日,她带领草帽厂200多名女工开展加薪罢工斗争,罢工以满足工人增薪要求而胜利结束,这件事轰动了整个镇海县城,也让参加罢工斗争的女工们深切地感悟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