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夏涵婷
通讯员 李丽 邱科挺
沈家门渔港,因海而生、向海图强。平安建设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每一位渔民和到访者筑起安全的港湾。无论是海上的安全生产,还是陆地的社会治安,舟山国际水产城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海上融治理中心等平安建设力量,共同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宁与和谐。
探索综治新模式
文明实践启新篇
舟山国际水产城,坐落于沈家门渔港的心脏地带。水产城内,海洋的馈赠汇聚成一股繁忙的贸易潮流,水产和电商企业聚集于此,世界各地的游客和商人穿梭其中。繁茂热闹的交易,离不开这“小社会”的平安建设。2022年8月,舟山国际水产城成立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聚焦产业提质升级,以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与诚信文明的商贸氛围,推动国际水产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
在舟山国际水产城的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随处可见“文明一家人 共享一座城”等标语。自去年8月以来,舟山国际水产城探索建立党建统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部门参与“四治融合”的市场综合治理新模式。
舟山国际水产城市场内,不时可见穿梭在人群里的公安民警、市场监督工作人员和调解员等,为市场交易秩序、纠纷调解和治安防控保驾护航。嗨创青年电商、东海渔嫂家庭创业联盟等组织及出口、渔运等行业协会协同参与纠纷调处,解决如鱼贩之间为抢占摊位的争吵,运输车驾驶员与经营者之间的运输纠纷等各类治安问题。水产城还联合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整治虚假、不文明直播行为,日常重点检查参与直播人员是否已登记备案、直播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宣传、传播粗俗低劣内容等行为。公安、市场监管等各方调解力量平均每月调解60至90起左右交易纠纷。
多元解纷促和谐
筑牢平安第一线
在家门口就能把矛盾纠纷化解,“一站式”为群众提供新服务,实现“防范于未然、化解在原地”……去年4月12日运行以来,“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为沈家门渔港的平安建设注入新活力。
“平安小苑的建设是基于治安管理需求、基层治理需求、服务群众需求三方面而成。”平安小苑负责人介绍,沈家门城西区块外来流动人口涌动频繁,警情、案件类型复杂,社会矛盾多样高发,治安管控压力日益严峻。而基层一线治理经常各司其职、单打独斗,存在力量分散、共享性差、融治理不到位等实际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应运而生。
据介绍,“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由镇(街道)牵头成立“平安小苑”兼合式党支部,联合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民警辅警等基层力量,建立“党格+警格+网格+群格”四格融合基层治理模式,打破基层治理“单打独斗”被动局面,探索构建“联勤联动联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立足辖区实际,“平安小苑”综合治理站还整合了“警源”“诉源”两大纠纷来源,建立了一支由热心市民组成的多元化纠纷化解队伍。通过实体化运作,该站打造了“共享法庭”和“青少年之家”,构建了一个以综合治理站为终端的全方位、多层次纠纷化解体系。
纠纷处理方面,该站采取就地调处与专业介入相结合的方式。一旦发生纠纷警情,先由联勤处置分队进行初步调处。若调处不成功,则引导至综合治理站,由专业调解员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深度介入。此外,该站还邀请法院和检察院工作人员现场参与,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和释法服务。此外,综合治理站还组建了“老娘舅调解队”,发动新居民义工组织,及时开展调处工作,“颗粒式”地化解新居民矛盾纠纷。
“我们处理的都是小案子,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小问题。”平安小苑工作人员说,自平安小苑成立以来,通过“老娘舅调解队”、新居民义工组织等力量已解决纠纷70余起,平安小苑正如其名,保卫着一方平安和谐。
融合治理效率高
一站解忧显真情
“热情周到的服务,廉洁高效的办事作风,为民分忧、急人民所急的高尚品德,使我十分温暖和感激。”今年春节前夕,区海上融治理中心收到了一封感人至深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