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励佳 通讯员 邵盛欢)2月8日上午,王阿婆从普陀医院ICU转至骨科病房。这位102岁的老人通过一场微创手术,顺利脱离险境。“卧床1至2周后,多锻炼,进入功能恢复期,应该可以恢复至以前的生活质量。”普陀医院党委副书记、骨科主任医师马志伟在检查完王阿婆的情况后欣慰地说。这也是迄今为止普陀医院骨科手术年龄最大的患者。
记者了解到,王阿婆虽然已逾百岁,但之前自理能力较好,买菜、烧饭等家务全能胜任,平日一个人居住。2月2日,王阿婆不小心摔了一跤,疼痛难忍,被家人送至普陀医院。经诊断后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马志伟告诉记者,老年人髋部骨折,常被称为“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骨折”,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长期卧床,不仅降低生活质量,也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肺炎、血栓、压疮、感染等,大大缩短患者的生存期。“老年人手术风险也较高,以前很多家属会选择保守治疗,但随着医疗技术的突破与发展,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积极治疗。”
经过普陀医院老年骨科手术团队会同心内科、神经内科、麻醉科、康复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团队会诊研究,确定王阿婆具备手术条件。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取得了同意。
“因为我奶奶之前身体状况还是比较好的,我们也希望她能有一个相对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而不是躺在床上哪里都不能去,所以决定试一试。”王阿婆的孙子张先生告诉记者。
2月6日,由马志伟主刀,对王阿婆施行了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这是个微创手术,一共就三个小创口,我们将碎掉的骨头通过钉子重新回正、固定,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效果也比较好。”
手术后,王阿婆思路清晰,能正常进食,状态良好。马志伟建议老人早期就可以在床上开始活动,大约卧床一到两周后可以尝试锻炼和下地活动,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身体状态。
马志伟说,像王阿婆这样的超高龄老人,围手术期病情变化快,脆弱的骨骼如同“豆腐渣”,麻醉及手术操作风险都很高。此次手术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医院老年骨科手术团队在背后的鼎力支持。“我们团队成员包含多学科的专家医生,在手术全周期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保障术中安全和手术快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