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暖”字入手 “微”处提升

——区社会治理中心人社服务窗口打造“暖民心”服务品牌纪实

□通讯员 黄欢 戴妮

记 者 王若琦

在区社会治理中心,有这样一个窗口,他们协调劳资双方关系、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们就是驻普陀区社会治理中心人社服务窗口(以下简称“人社服务窗口”)。该窗口从“暖”字入手,从“微”处提升,积极打造企业满意、群众称赞、高效便捷的服务品牌,近期还荣获了“浙江省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开通暖民心绿色通道

家住普陀的老舒在某医院从事煎药工作。眼看再过两月就可退休,最近却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被医院辞退了。

原来,老舒在煎药时,因操作失误将煎药锅炉弄坏了,导致医院煎药受到影响。为此,医院一纸解聘书将其辞退了。自知工作出现失误,老舒心中满是愧疚,但以辞退作为代价,他认为这个惩罚太重了。在与院方多次协商无果下,老舒向人社服务窗口寻求帮助。

工作人员耐心地接待了老舒。一听说可以仲裁解决,老舒心里没了底,因为缺少一定法律知识,不知自己应该争取多少合理的赔偿。人社服务窗口遂启动“援裁对接机制”,邀请法援律师帮老舒分析案情、计算法定赔偿金额并固定各项证据。

老舒找到中心时,距离其退休已不足两月,若此时再走仲裁程序,无疑又要浪费不少时间。本着“应调尽调”原则,在征得老舒与院方同意后,该窗口对该案进行了调解。由于老舒对法定的赔偿金额已经做到了“心里有数”,院方也念在老舒为医院服务多年,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老舒于次日拿到了全部赔偿金。

依托进驻区社会治理中心,与区人民法院诉讼中心、区法律援助中心、区法律服务中心等社会治理机构合署办公优势,人社服务窗口通过“一门式受理、一站式化解”,实现劳资纠纷受理、诉讼、调解、法律援助等资源无缝对接,全力打造投诉畅通、处理快速、资源共享、服务到位的劳资纠纷化解平台,为劳动者集中提供矛盾纠纷咨询、调解、仲裁、诉讼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畅通快速维权的“绿色通道”。

打造暖民心线上系统

某贸易公司员工刘某与公司发生劳资纠纷,于去年10月向人社服务窗口提交了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及在职期间的销售提成等。人社服务窗口第一时间受理立案并向刘某送达了相关材料。刘某的委托代理人在收到受理通知书后,向仲裁委提出申请,因申请人与代理人均在外地,不便到庭参加庭审,希望通过线上庭审方式审理本案。

承办仲裁员本着减轻当事人诉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在征得被申请人同意后,决定采用线上庭审的方式开庭审理此案。最终,在承办仲裁员释法明理、耐心沟通下,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并签字确认了调解协议。

去年以来,人社服务窗口依托“互联网+”技术,探索构建数字化、透明化、智能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智慧仲裁信息系统,积极打造“零盲区、零障碍、零失误、零距离”的阳光仲裁。数字仲裁庭配备了高清数字影音系统、实时监控系统、证据演示系统等设备,可实现仲裁庭审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证据同步交叉显示。此外,该项目接入浙江省人社系统数字化“驾驶舱”,庭审情况可实时传递至“庭审观摩室”,切实推动阳光仲裁举证质证“看得见”,庭审辩论“听得清”,庭审过程“全记录”。

自数字仲裁庭启用后,仲裁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大幅缩短,当事人只需一部手机或电脑,即可参与“点对点”“面对面”线上庭审、调解。据统计,去年通过网络平台受理仲裁案件153件,网络调解案件51件,网络办案率达44.96%。

成立暖民心普法讲团

为进一步加强劳动法规宣讲,人社服务窗口专门成立了80、90普法讲团。在办理各类案件的过程中,宣讲团成员围绕案件事实、证据程序和法律适用等问题进行释法说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把办案变成普法第一现场,努力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最大化。

通过借助区委、区政府组织的科普节、营商环境知识宣讲等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宣讲团举办劳动力市场监管有关知识宣讲交流会、运用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12345新区服务热线等多渠道、多形式地为企业及职工提供法律政策、依法维权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大力宣传《民法典》《劳动法》《女职工权益劳动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将保障职工群众、农牧民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送到职工身边,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近年来共分发各类劳动法律宣传手册4000余份。

2024-02-20 ——区社会治理中心人社服务窗口打造“暖民心”服务品牌纪实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30695.html 1 3 “暖”字入手 “微”处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