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历史悠远的圆“面糍”

远在距今6000至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发现了小麦这种作物可以被食用,于是将其改良为人工栽培作物。另据研究,4000至5000年前,小麦自西亚地区经河西走廊一路向东传入中原腹地,在此生根发芽。

之后的先秦典籍《诗经》里那句“我行其野,芃芃其麦”佐证了早在2000多年前的华夏土地上,先民们已经大规模种植麦子,并将其作为餐桌上的一种主粮。据东汉时期的训诂学著作《释名》记载:当时的人们就会用石磨将麦子碾碎、分离和筛选,制作出“麫(即面粉)”,再“溲(即用水浸泡)”一下,一搓一揉之间,随即成“餠(即饼)”。同时期的《说文解字》还将“餠”解释为“面糍”。在笔者看来,古人所说的“面糍”可能说的是稍带黏性、颜色洁白的半成品——饼坯。

古时的“饼”所指与如今有所不同。“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即彼时所称的“饼”是所有面食的通称。北宋的黄朝英曾在其所著的《缃素杂记》中对此有细致的解释:“火烧而食者”被称作“烧饼”(下文所提到的胡麻饼是烧饼的其中一种),“水瀹(即浸煮)而食者”被称作“汤饼(即面条)”,“笼蒸而食者”被称作“蒸饼”,而我们常见的馒头则被称作“笼饼”。

2024-02-18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30188.html 1 3 历史悠远的圆“面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