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聚焦现代社会治理,区政协也发出了响亮的声音:围绕迎亚运盛会、助力三大提升行动,联动开展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围绕助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组织开展“五个一”主题活动;围绕推动清廉单元建设,与区纪委区监委联动开展“清廉工地”建设专项监督,释放“1+1>2”监督效能……
过去一年,区政协用足用好话语权,凝聚发展“政”能,通过开展各类调研、协商、视察等活动,向区委、区政府交出优秀的履职成果。
倾心服务 改善民生彰显情怀
民生,始终是政协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区政协制定政协系统开展“基层基础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动员全区广大政协委员、机关干部深入“三位一体”平台,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融合贯通。另有30名政治素质好、协商能力强的基层骨干被聘为为协商专员,补齐基层协商力量薄弱短板。
过去一年,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两大议题,全年组织开展“民生议事堂”协商议事活动20场,提出意见建议130余条,有力助推民生实事项目的解决。
2023年11月,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在沈家门滨港路上盛大举行。聚焦这一盛会,区政协持续发声,提出的《助推渔港十里繁华重现,展现海洋文化深厚底蕴——建议恢复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社情民意信息被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最终落地实施,受到广泛点赞和好评。
过去一年,共收到社情民意信息106件,其中《远洋渔业外籍船员脚气病亟待重视》《建议恢复外籍船员引进试点工作破解远洋渔业用工困境》分别被全国政协、省政协录用,2023年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在全市各县区政协中位列第一。区政协还充分发挥委员专业特长,开展送文化、卫生、科技、教育、法律、体育“六送”服务活动,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汇聚合力 用心用情擦亮品牌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区政协注重发挥全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组织引导他们建言献策,全年共立案交办集体提案27件,收到党派团体大会发言20篇、社情民意信息44件。
凝聚人心,构筑共识。过去一年,区政协大力增进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加强港澳委员及港澳台侨代表人士的沟通联系;迭代升级了13个界别委员工作室,启用“委员之家”,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架起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连心桥”;重塑履职体系,强化“e履职”运用实践,推动“指尖上的协商民主”,同时将数字化理念融入文史工作,创新打造“文史在线”。
2023年12月,普陀区政协、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政协在我区召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共话海洋发展愿景,共谋两地合作新篇。这是区政协探索跨区域协商研讨机制的一次实践,协商研讨会期间,两地政协委员、企业家、专家学者进行主旨发言,职能部门嘉宾访谈,集中招商推介,共话海洋经济发展,推动两地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多形式战略合作。
过去一年,区政协充分发挥“一刊一网一号”等宣传矩阵作用,不断提升新闻宣传能力,全年有52篇新闻报道在《人民政协报》《联谊报》等市级以上媒体刊登,并被省、市政协分别评为2023年度全省联谊报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政协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区政协继续在文化工作上发力,编印《普陀文史》《宋韵普陀》等书籍,开展文史图书“进校园、进社区、进小岛”活动,组织沈家门渔港古文化调研、“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的时代价值挖掘研究,进一步发挥“以文聚力、以史资政”的作用。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进的脚步永不停歇。新的一年,区政协及其常委会将紧跟“核心”、围绕“中心”、呼应“民心”、广筑“同心”、涵养“匠心”,唱响政协声音、彰显政协担当,持续为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普陀贡献政协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