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焱
庚子年春节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席卷全球。这场疫情颠覆了许多,也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许多。
此时此刻,一个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作家(艺术家),应该做些什么?
曾经是媒体人、现为自由职业者的周华诚先生,坐在家里开始更多与茶打交道,有更多时间吃茶(他老家管喝茶为吃茶)。
“我原本对茶无研究,喝茶也不上瘾,茶曾经在我的生活中不重要。”2023年12月23日下午,舟山东港海中洲饭店欢喜书店,著名作家、《不如吃茶看花》作者周华诚先生款款道来,疫情期间,有时候只能待在家里,于是他开始品茶,继而研究茶文化,三年下来,有了这么一组文字,16万字,均是与茶有关的随笔散文。
“以前没有认真对待过一种茶、一杯茶,茶优茶劣也吃不出,不像有的朋友,山头间的茶也能区别出来。”可以说,是这一场疫情,让他与茶结缘,而且留下这些很有韵味的茶文。
读此书恍若品茶感,笔墨触及茶叶、茶具、茶香、茶经、茶人、茶道,不是简单的一本随笔散文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不是一本茶书,而是一本吃茶书。
“疫情之前,我们中很多人的生活都是奔波的,为了赚钱、为了成就;经过疫情,会觉得有的目标不重要了。”他说,有的读者或许会认为这是一本小清新的书,其实里面隐含着一些东西。
“疫情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让我们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原先认为很重要的东西也许不重要了。当有100个人在往前跑,你一个人可以慢慢走。而作家的责任就是关注大千世界中的个人,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国王。”周华诚说,精神的煎熬、焦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收获。
周华诚祖籍浙江衢州,曾先后在衢州日报、杭州日报工作。2015年,他在杭州日报做副刊编辑时,想换一种生活方式,于是离职,成为自由职业者。目前,他已是著名的出版人、作家、文艺活动组织者、浙江乡村振兴艺术引领者。
知道周华诚缘于他的“父亲的水稻田”活动。2014年,他发起了“父亲的水稻田”众筹项目,邀请生活在城市的人和他一起,走进老家衢州常山的稻田,感受春种秋收,记录农耕生活,体验劳动的快乐、做农民的快乐、收获的快乐。尔后,他不但收获了田里的稻谷,更收获心间的文字,把稻米与书一起寄给参与者,如今这一模式在不少地方复制,成为振兴乡村的一种活动方式。
在我的眼里,他的生活是潇洒自在的,不受单位约束,天马行空、野云游鹤。但他说,理想的生活是无法达到的,但每个脚步过程就是意义本身,遥远的目标并不重要,前行本身才是意义。日复一日的劳动就是在修炼,它会让你无限接近目标。
“所谓茶道精神,是需要抛弃所有的浮华、富丽,抛弃物质、身份,顺便抛弃形容词,才能抵达的自由境界。”
“沏茶时,重的东西要轻轻放下,轻的东西才重重放下。”
“真正有力量的,不是数字,不是统计学,不是概率;而是一个人,一条生命,一个瞬间,一粒退烧药,一台呼吸机。”
……
书中,类似金句妙语颇多,这是作者对生活真谛的感悟,给读者或许有醍醐灌顶之效。
如果有兴趣,借着冬日暖阳的光和热,坐在一把椅子上,拿来《不如吃茶看花》,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