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共富从这串“葫芦”开始

□清植

畅享咸甜的海风,在山与海之间迎着落日的余晖与朝霞的初温聆听对岸佛国的禅音,目光所及之处一阵波浪携着另一阵波浪慢慢倦怠少年的哀愁。这儿是葫芦岛,远离城市的喧嚣,镌刻上世纪的繁华,安静的坐落在海天之间,借着“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的发展机遇,呈现向海图强跨越发展的蓬勃之势。

一场秋雨带走连绵的炙热,一行十余人从墩头码头出发,向着葫芦岛的方向前行。印象中的葫芦岛残留在老一辈的口中,那是渔业时代的辉煌,曾富甲一段时光,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年轻一代的出走,黯淡了一些岁月,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一代对于葫芦岛的第一反应是在辽宁而非眼前的东海。

然而每一次的泥沙俱下都是为了更好的破茧成蝶。2003年七月公布实施“八八战略”其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增长点”。2022年6月,舟山正式启动“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葫芦岛就列在市首批12个名单之间。在“一岛一品”“一岛一策”的定位下,葫芦岛的禅修岛带新的变革。从破旧的创业三号到总吨493吨,总长47.83米、型宽9米的观光船一观云号,缩短的不仅是航行时间,更是大步迈向共富路的时间。

下船登岛,景色正好。碧绿的海水亲褪黄泥般的苦涩,在微凉的季节轻抚岸边的港湾。新建的候船大厅带着框架结构,玻璃幕墙的现代气息迎来送往登岛的人群。岛如其名,金色的葫芦雕塑带着福与禄呈享了这座东海的岛屿。

沿着码头一路前行,一座港湾连着另一座港湾,连绵不绝,港湾藏在山与海之间,藏在葫芦岛的诗情画意之间,藏在每一处拐弯,每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港湾是秀丽葫芦岛的溢彩明珠,更是千百年来远去渔船归乡的心灵驿站,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他为他们在港湾照亮回家的路。

在岛中央的大街上,循着石板路,吹去被时光掩埋着的旧时民居,纯木的立面体内带来木质房屋的古朴,框架采用卯榫结构拼接,典型的明清江南水乡建筑,它虽没有徽派的肃穆、苏派的婉约、宫殿的奢华,但在这不产建筑用木又受海风腐蚀下的海岛能完整建设下来、保存下来倒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当年屋主人是否也曾一杯茗茶听那海风轻抚,看那渔家灯火。葫芦岛的建筑多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有马赛克瓷砖、彩色沥青、清水混凝土面、黄褐色涂料的外立面包裹着砖混结构的房屋,鳞次栉比,每一幢虽大不相同,却都有各自的特色。时代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变迁,见惯了玻璃幕墙、真石漆涂料的高楼大厦及崭新的柏油路,虽富饶与科技感十足,千篇一律之下也难免寡然无趣,令人倦怠,分不清那里是故乡,那里是又是他乡。

葫芦岛的建筑则全然不同,从规划到造型,初看难免于这个年代显的那般格格不入,仔细揣摩难免将思绪拖入从前,那是年少时沈家门孩童的嬉笑,在小巷中穿梭,在各式房屋外画着笑脸,在院子里偷摘邻居成熟的果实,凭借着孩童的无畏奔跑着喧嚣。呦!葫芦岛的房屋啊,你带着80年代的富饶从岁月中缓缓走来,打破了高楼大厦的固有印象,掀起了尘封在记忆里的往事,那是属于你独有的魅力,那是属于回不去的孩提岁月。掠过大街朝着海边行走,葫芦岛的房屋又是另一种风格,纯白的涂料立面搭配着黄色紫色的葫芦画卷跃在墙体之上,纯然一副新农村蓬勃发展的新新画面。据居民介绍:“都是党的政策好,前几年政府对破旧房屋统一规划,无偿在外立面进行了涂料粉刷。粉刷之后不仅凸显了葫芦岛的特色又吸引了旅游人群”。

舟山岛屿诸多,除几座大岛外,偏远小岛由于地形地势的不利因素,造成喝水储水困难,产业多以渔业为主。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匮乏,城市的虹吸效应,青壮劳力的流失,原本靠渔业富裕的小岛渐渐落寞起来,前几年的葫芦岛大概也是这般光景。其中葫芦岛的缺水问题一直较为严重,上世纪70年代,葫芦岛人在建造住宅时,会在室内或庭院里开挖一个水窖,将屋顶和路面的排水线修至水窖内。这种独特的集水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淡水困难的问题,但“看天”吃水及长时间不流通的“死水”难免会造成水源的污染。2021年底葫芦岛供水管网一期项目完工,岛上的村民第一次喝上了甜口的自来水。"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开展以来,如何解决岛上喝水成了头等大事。2023年1月7日,处理200吨的海水淡化厂投入使用,满足了岛上村民用水需求,从看天要水到向海取水,葫芦岛彻底摘去了“贫水困难户”的帽子,实现了要水到喝“好”水的华丽蜕变。有水便能发展农林业,现如今葫芦岛种上了10余个品种1000余株的葫芦,划定了五亩葫芦特色农业种植基地,种上了适宜海岛生存的绿植,吸引了投资商种植经济类果树。

长约8公里的环岛游步道又是“小岛你好”下的另一番美丽图卷。泥路翻新成了崭新的道路,从码头蜿蜒至全山,清廉小屋、潮音书屋、福禄小咖、共富画室一串串共富新风貌连起葫芦岛蝶变新景象。沿着步道,徐行放下心灵的疲惫,遇见别养的葫芦岛,在高山上的观景台,在海风袭来的前沙、岙里港湾,在布满多肉植物的墙体前,更在山与海之间,自由的畅享这如诗画般的葫芦靓影。我是第一次来葫芦岛,绕岛一圈听到最多的便是村民口中:“上世纪的繁华,世纪初的落寞,如今的腾飞。”

夜宿葫芦岛,在十间洋房,这儿是曾经的公社渔具仓库,闲置多年。随着共富葫芦的号角,打响禅修海景酒店的第一枪。推门见海,踩在前沙的海岸边,倾听海风徐徐,海对面普陀山的宝陀讲寺传来僧侣晚课的诵经声,万佛塔的光芒照耀着清澈的海水, 从大士的圣地一阵阵轻吻脚下的鹅软石。此次同行葫芦岛的都是文人,在山海之间在如此绝妙光景之下,陈佩君、裘吉民、诗人江会发或吟唱诗歌或感慨葫芦变迁,一场文学与葫芦的相遇在夜晚似脱了僵的野马迸发出动人的乐符。海岛、诗歌、浪花、禅意,这一幕幕,一桩桩怎能不触及心底的柔软,令人对这岛屿流连忘返。

葫芦岛这座离普陀山遥望可见的岛屿,千百年来聆听梵音不断内养精神外改风貌,趁着”小岛你好“的共富方舟酿成了福禄双修的葫芦文化,成了东海上的禅修岛屿,现如今这座岛屿抓牢共富机遇,改变渔业产业定位,发挥区位优势,锚定禅修旅游,大步朝着高质量共同富裕新普陀不断前行,书写另一番的葫芦奇迹,再现上世纪80年代的富裕繁华。

2024-01-12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20031.html 1 3 共富从这串“葫芦”开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