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赵伟臣
记录:赵学敏
很早以前,有个村里盖了座小庙。庙里供奉两尊泥菩萨,一尊是孔夫子,一尊是关夫子。小庙落成,村民请来私塾先生写对联。那先生一到动手便写:“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上联写好,这下联怎么写,他咬住笔杆,落笔不了!
原来这先生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他刚写的上联是呒动过脑筋的一句大实话,但要找一句相对的下联那可难了。后来请教过许多文人墨客,都说难对。就这样,小庙门口只贴着半副对联。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次庙会,来了个卖年画的小贩。他看到这半副对联很奇怪。当他问明情况后,便笑着说:“这有何难,你们看看我手中的年画就可对了。”大家看他手中拿着年画正是红脸关云长,一手捋着胡须,一手捧着本《春秋》在看。
卖年画的说:“下联不是有了吗?‘著春秋,读春秋,一部春秋’”。
众人听了这句对仗工整的下联,齐声称好,都说全县的文人不及一个卖画的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