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珍
多年没有去葫芦岛了,葫芦岛还是我印象中那个清幽的模样吗?
前不久,我们作协“海岛共富看普陀”文学采风团一行12人登上了去葫芦岛的客船。客船属于舟山港海通客运公司沈家门分公司,船舱内干净整洁,中间一幅镶镜框的葫芦岛山海图,令人眼睛一亮。客船的座位是米黄色的皮沙发,配以圆形或方形的白色茶几,船上的卫生间相当干净,似乎可以媲美酒店的,我甚少看到舟山的客船上有如此干净的卫生设备,这里的船员着装统一,服务热情。在舟山的海岛航线中,葫芦岛的客船绝对算得上是豪华版了。坐在客厅一样舒适的船舱内,抬头看舷窗外,绿悠悠的海水轻柔地拍打着船舷,一层层水花溅起来,像一颗颗晶亮的露珠,贴着窗,闪着光。那几天正好遇到舟山海水的清水期,目光所及,整片大海清澈如湖面,淡绿色的水面,清波荡漾,远处有黛青色的小岛在窗外晃动,偶尔有白色的客船或桅杆挂着五星红旗的渔船闪过眼眸。此刻,同伴们都拿出手机,横一张竖一张地取景。
船过普陀山,就可看到葫芦岛,海水也变得蓝起来了,葫芦岛距离普陀山只有1.4公里,最近处一公里都不到。对我来说葫芦岛是有着特殊意义的。因为我的外婆家就在葫芦岛上,小时候我经常跟着妈妈到外婆家做客。记得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吧,那时候去葫芦岛,我是必定要晕船的,去一次晕一次,去一次吐一次,那时候的木质机帆船小小的,船舱内有浓浓的柴油味,座位是一排排凳面狭窄的长凳子,浪一大起来,屁股就会滑出凳子,船还未开出莲花洋,我已“嗷嗷”吐个不停,整个身子蜷缩在船舱地板上,小时候的晕船印象很多年都无法忘记。
我妈妈今年已经八十岁,她十五六岁就出岛读卫校,工作后找了城里的对象,结婚生孩子,以后就很少来岛上了。外婆和妈妈说起自己的出生之地,从来没有说“葫芦岛”的,都叫“葫芦山”。葫芦山,葫芦山,似乎跟普陀山跟接近点吧,有姐妹山的味道。后来我在清康熙《定海县志》里看到,原来县志里记载的“葫芦岛”就是叫“葫芦山”。
大约一小时十分钟的航程,便到了葫芦岛,没有一点晕船的迹象,我依然神清气爽。走出船舱,一座清秀的小岛展现在眼前,鹅卵石的海湾,绿色的山头,白色的楼房,花岗岩的墙基,舟山海岛的标配近在眼前,好像小岛就是这般模样吧。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岛上的房子都是石头筑起来的,基本上都是花岗岩为主。现在岛上的建筑均为二层楼或三层楼,估计是渔业生产最好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有阳台,有水井,有墙门,建造得都较为考究,可以想象葫芦岛曾经是个较为富庶的渔村。我们掀开一位老人家里的水井盖,满池的水清粼粼的,照出我们探头探脑的面容,这么一个悬水小岛不缺水,家家户户这个自建的水井起了很大作用。葫芦岛的历史并不长,这里原是个荒岛,清乾隆、嘉庆年间有朱姓等人家陆续来岛定居,逐步形成村落,至今才200多年历史。
同行的蒲先生用无人机拍摄的葫芦岛全景非常漂亮,抖音发送刚刚几分钟,便赢得大量点赞。蒲先生的镜头里,一只绿色的葫芦横卧在东海之上,自然之手轻轻挥动调色板,便将码头、凉亭、民居、卵石滩一一落在葫芦之上。葫芦岛呈不规则长形,两头大,中间小,形似葫芦,岛也以此得名。
漫步岛上,从航船码头开始到我们入住的“十间洋房”民宿,岛上的一条主街已经打造得初具规模,白色的外墙都描上了漂亮的墙绘,尤其突出的是那金色的葫芦,不仅墙上画着葫芦,路边的装饰有葫芦,岛上的雕塑也是一个金色的葫芦和一个白色的石雕葫芦。葫芦有一个“五福”的说法,寓意为福禄寿喜,健康长寿,承载了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穿行在葫芦岛的山间码头、民居弄堂,看到了一些妇女和老人坐在屋檐下聊天,我们停下脚步与他们攀谈。一位张姓妇女告诉我,葫芦村民世代捕鱼为业,历来以张网作业为主。最繁华时,岛上有4个行政村,三四千人。后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以及“小岛迁,大岛建”政策的实施,岛上青壮年都离岛谋生,学校撤到县城后,岛上更加冷落,常住村民不足200人,而且都是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海岛共富行动的开展,东港街道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村干部异地办公专项整治,并为葫芦岛量身定制分类整改计划。码头修起来,道路修起来,民房修起来,景观建起来,民宿建起来,排档建起来……我们看到,在“小岛你好”的加持下,葫芦岛以文化礼堂为起点,串联起了禅修、海味、休闲等文化理念,用“福禄寿喜”的葫芦文化,解锁葫芦岛村民共富密码。
葫芦岛是旧貌换了新颜,但是整个岛游走一遍,发现葫芦岛安静得像个含羞的少女,那些建筑考究的房子大部分还是人走房空,落了锁的大门锈迹斑斑,落寞无比。
在葫芦岛最高处,一座观景台已经初具规模,往东是大海,极目远眺,天高海阔,云淡风轻,身旁的芦苇轻轻摇曳,整个葫芦岛沐浴在淡淡的晚霞中。坐在观景台边,看到一片树叶静悄悄地落下来,温柔地落在我的脚边,笑意盈盈地点缀着我的视线。这秋天的黄昏啊,显得如此从容而优雅!相比那些商业气息浓重,游客摩肩接踵的旅游景点,我更喜欢葫芦岛这样的清净安宁、遗世独立的模样。
夜晚,入住“十间洋房”民宿,推开阳台的玻璃门,眼前就是一湾静静的鹅卵石海滩,清澈的海水一遍遍地亲吻着鹅卵石,发出“莎~啦啦~莎~啦啦”的声响,这节奏明快的潮水声在耳边涌动,引导我起身,从一楼下去直达海滩,赤脚走在鹅卵石海滩上,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这是件多么愉快的事啊。这些鹅卵石有的大如拳头,有的小如纽扣,我蹲下身子,竟然发现了一个白色玉石般的鹅卵石,兴奋地捡起来,放在手心,看了又看,旁边的晓君也发现了一颗闪亮的绿宝石,捡起来看,真是有玉石的质地。我把捡到的几块白色绿色的玉石拍给妈妈看,问妈妈小时候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宝石,妈妈对着手机说“没有见过,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漂亮的石头”。这些珍珠般漂亮的玉石,也许只是一些碎玻璃,经过潮水日日夜夜的冲刷,被海水认真地亲吻过打磨过,岁月的痕迹自然出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美好转化。
安静地坐在鹅卵石海滩上,对面就是观音圣地普陀山,近在咫尺的万佛宝塔闪耀着神奇的光芒。观音关照下的葫芦山显得如此宁静安详,听听大海的涛声,触摸大地的心跳,身旁有两三好友可以天南地北,这是何等惬意的事情。
重上葫芦岛,并在岛上安静地住一宿,你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