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认为柿子果肉甘平,可入心肺、大肠经,健脾补胃,具有润肺涩肠、止血充饥、杀疳、疗痔、治反胃、已肠风等功效。
不止柿子果肉有药用价值,柿蒂也有降逆下气的作用,可以缓解反胃打嗝。柿子叶煮水,可以帮助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如将柿子制成柿饼,也有健脾养胃、止泻止血的效果。其上析出的洁白柿霜也是一味中药,明代官员王象晋在其所著的《群芳谱》中认为柿霜乃“乃柿中精华”。柿霜有清热、润燥、化痰的功效,可以治疗口舌生疮、咽干喉痛、肺热燥咳等病症。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成熟的柿子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维生素含量与橙子不相上下,热量与荔枝、石榴相当。新鲜的柿子还含有大量碘,丰富的果胶可以帮助润肠通便,黄酮甙能帮助人们降低血压、软化血管。
不过,柿子虽好却不宜多吃,尤其是体弱多病、大病初愈的人和产妇、贫血患者。此外,柿子所含的鞣酸、果胶会与其他食物的蛋白、淀粉结合,生成难以消化的纤维团块,即“胃石”,因此,应慎与蟹、鱼、虾、红薯、菠菜以及醋、酒同食。此外,切忌空腹、贪多食用柿子,避免引发胃部不适、胃痛等症状,建议每日食用一至两颗柿子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