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四版

除了鲜食柿子以外,古人还研究出了不少“花式”食柿法。比如将柿子制作成柿饼,明代的《本草纲目》有载“晒干者,谓之白柿”、“白柿即干柿生霜者”。清代的《定海县志》也记载了当时的舟山地区的人们将柿子去皮、压扁、暴晒、封藏,制成柿饼:“去皮捻扁,日晒夜露至干,纳瓮中生白霜”。如今,很多地方的人们依旧使用这种方法加工柿饼。与新鲜柿子相比,柿饼纵然损失了一些维生素,但其所富含的钙、镁元素得以浓缩,降低了鞣酸致涩的可能,在甜度和口感上收获了一大批“粉丝”。

清代名医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就提到过柿饼煮饭的做法:“以柿饼饭上蒸熟,日日同饭嚼食。”这种烹饪方式融合果肉香甜和谷物香气,沁人心脾,别有风味。

明代的《本草纲目》中还记录过“柿子糕”的制作方法:“用糯米一斗,大千柿五十个,同捣粉蒸食。如干,入煮枣泥和拌之。”

此外,古人还将柿子酿酒制醋,做成果酱馅料,甚至用于做菜,例如“软炸柿子”。

2023-11-30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08053.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