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梦倩 通讯员 沈家南)“作业前,需要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条件确认审批表里,填写作业类型、工作内容等信息。”日前,我区召开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一件事”应用工作推进会,相关部门为船舶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授课,讲解《普陀区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作业指导手册》和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一件事”客户端及网页端的使用操作流程。
开发数字监管平台、制定规范作业手册、加强监测设备技术革新……今年来,我区重点聚焦船舶修造行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防控难题,多点发力,全面防范化解船舶修造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船舶封闭处所容易出现中毒、缺氧、燃爆等安全生产事故,随着船舶修造业发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任务更加严峻。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一件事”从事前到事后,实现全流程监管和提醒,为安全管理提供了更大助力。
11月,我区完成区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作业数字化监管平台开发,驾驶舱贯通上线,并在企业逐步推广使用。“在原有3家试点企业基础上,我们扩面推广至中、大型船厂。”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主要由企业端和政府端两端构成,企业端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App、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后台、驾驶舱三大平台,实现有限空间等线上审批,能有效提高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效率,促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控落地。政府端则列出企业提交的所有电子作业单,监管人员可进行线上抽检,一键调取全部作业信息,并从不同维度对电子作业单及作业内容进行数据汇总,有效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在安全作业的指导和管理方面,区应急管理局发放《舟山市普陀区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作业指导手册》至各船舶修造企业。同时,组建技术服务督导组,进入企业开展指导,解决手册应用和系统使用等方面问题,组织召开相关专题会议,推进各镇、街道、管委会学习,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作为基层检查执法重点内容。该局还以中远重工和部分小型船企为实景,拍摄了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作业指导视频教程,介绍船舶修造有限空间类型、基础管理知识、现场作业流程、应急救援须知等内容,将文字版的作业指导手册转化为视频教材。“视频已发送给辖区内的船企,这种方式更加明确直观,便于工作人员的学习和日常管理。”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监测设备技术革新上,区应急管理局积极推动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技术攻坚,成功打造了一套适用于船舶修造行业有限空间的气体监测系统,有效解决船舱信号屏蔽问题,实现有限空间气体含量在线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
据了解,下阶段,我区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员工培训覆盖面,优化数字化安全监管平台,增加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实时收集气体检测数据、环境参数等现场数据,实现风险在线分析评估。并督促各镇、街道、管委会开展船舶修造有限空间专项执法检查,倒逼船企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专题培训,根据手册内容完善相关规程制度,并严格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