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励佳
进入11月中旬,气温陡降,而沈家门渔港却一片火热。11月11日上午,随着一声高亢嘹亮的渔工号子响彻渔港,第八届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在万众瞩目中热闹登场。在此期间,来自普陀各地及五湖四海的巡游方阵惊艳亮相、中外民俗嘉年华在流光溢彩的夜幕下开演、14支普陀和全国各地的舞龙队伍大闹“东海龙宫”、舟山姑娘和台湾小伙在音乐汇上依依惜别……
这是时隔12年后,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的再重启。4天时间里,普陀好戏一台接着一台,锣鼓声一声响过一声,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欢乐如潮沸腾了整个普陀。通过央视频移动网、新华社现场云、新浪新闻等多渠道直播,总观看人次达到670万。截至15日,已在央视、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浙江日报、舟山日报等各类媒体刊播相关新闻近300次。“沈家门民间民俗大会”相关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超过7000万,登上微博同城热搜。
海风作笔,写普陀故事
600年星移斗转,从“沈家门水寨”,到“茅屋绕白沙”的小渔村,到近代“万条渔船一港收”的世界三大群众性渔港之一,再到集现代船舶修造、远洋运输、世界水产品集散的全国性重要港口,沈家门渔港一路走来,成就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海洋文化诗篇。而它一以贯之的开放、包容,也水到渠成地促成了本届民间民俗大会的“沈家门·一家人”主题,贯穿于活动全程。
11月11日上午9时,本届大会在普陀民间艺术家用铿锵有力的渔工号子、喜庆欢快的祝酒歌和热情洋溢的渔家舞蹈中开幕,迎接八方来客,表达着东道主“来到沈家门,就是一家人!”的好客热情。
开幕式利用现有的海、船、港、桥等资源,巧妙地把沈家门渔港设置成多个“舞台”,进一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局限,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沉浸式观赏体验。来自全区各地的方阵队伍涌入人头攒动的滨港路,在行进中展示传承已久的民间民俗与当下的幸福生活,向世界展示奋进中的普陀新画卷。
莲花洋畔,揽八方来风
渔港文化历来是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本届民间民俗大会上,各地文化交流碰撞,让普陀群众身处渔港,一睹来自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11日晚,《百川·向东海》中外民俗嘉年华在舟山国际水产城三楼平台精彩上演。嘉兴《南湖船拳》、丽水《魅力畲乡》、建德《严州虾灯》等展现浙江民俗文化的节目一一亮相;随后原始狂野的非洲鼓乐、热情洋溢的巴西桑巴舞、优雅浪漫的华尔兹等节目尽情展现异域民俗风情。12日上午,《龙的传人》全国特色舞龙展演在我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支特色舞龙队和普陀本地的4支舞龙队齐聚东港莲花洋广场,为观众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同时,本届民间民俗大会上,来自突尼斯、塞尔维亚、津巴布韦的海外社交达人,共同感受沈家门民俗文化。“我太喜欢这里了,景色优美,演出精彩,超乎想象!”海外社交达人玛丽安表示。“我要把这震撼的场面拍下来,把美好的感受告诉全世界。”在舞龙展演上,海外社交达人章维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