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幅民间民俗大会渔港大巡游的照片,我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段难忘的火热的激情岁月之中,作为当时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文化科长,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段时光,既是这个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实践者,从中既有成功后的欢愉快乐,也有受挫时的困顿烦恼,个中的酸甜苦辣至今难以忘怀,而那色彩纷呈、大气磅礴的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给人们留下太多的惊喜太重的感慨和太深的记忆!
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群众文化繁荣发展是与国家的政策、社会的氛围,当地政府的决策和领导的重视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新世纪之初,群众文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加之领导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人民群众对业余文艺生活更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在此形势下,群众文化活动可谓是风起云涌,方兴未艾,文化活动的内容逐渐丰富多彩,活动的质量和规模也得到提高和扩大。一直到2003年,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终于应运而生被提到了领导的议事日程。当时,普陀历史上似乎没有现代节庆文化活动可以参照和借鉴。因此,大家都心中无数,于是,围绕这些,文化部门组织了好几次研讨,最终才确定了“格调高雅健康、氛围喜庆祥和、民间特色鲜明、渔乡风味浓郁、大小活动穿插、亮点绝活纷呈、推出渔港品牌、打造渔都名片”八句话60个字作为首届民间民俗大会的主题和立意,于是普陀史无前例的民间民俗大会就拉开了帷幕。
根据活动方案,活动场地以沈家门渔港为中心区域,首先在滨港路主要路口搭建了三个大型彩牌楼,在沿江一带搭建了二个中心大舞台,三个配套小舞台和多个表演活动点,以便统一安排合理布局各类文艺演出及展览表演等,在鲁家峙安装了彩色探照灯,在滨港路一带挂上了鱼灯、船灯、龙灯,及彩旗和气球,使沈家门渔港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大会成功的关键,民间民俗大会首先把普陀群众喜闻乐见、有海岛特色的各种民间民俗文艺挖掘整理加以展示表演,以地方特色为主,并适当邀请外地的优秀民间民俗传统文化和国外先进文化加盟,形成活动亮点,引起媒体关注,吸引海内外游客。在活动内容安排上将大型文艺演出与小型多样的分散活动相结合,把精彩纷呈的民间民俗和丰富多彩的经贸活动相穿插,使民间民俗大会错落有致,高潮迭起。“小戏挂大牌,渔港做舞台,土洋相结合,雅俗一起赏”。当时策划设计的大型活动和文艺演出都体现了海洋和地域特色。
“乐满渔港”海上、沿港大巡演、“鱼跃龙门”渔港大型灯会、“渔都风情”大型广场文艺演出、“风从东方来”大型歌舞晚会。一项项海岛民俗文化活动、一个个海岛民俗文艺节目如同一碗碗原汁原味的生猛海鲜、一杯杯醇厚飘香的家乡老酒,让人品不够、尝不完。人们在灯的海洋、歌的海洋、人的海洋、梦幻般的渔港夜景中流连忘返。而在海洋趣味体育运动会上,再现了海边织网、夫妻摇橹、花样打结、海上拔河、爬桅杆等传统渔农民生活劳动生产技能,构成了鲜活的渔都民俗劳作场景,使海岛民俗风情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游客和群众面前。
其中,渔港海陆大巡游是大会的重头戏,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插着五颜六色船旗的游行船队依次缓缓驶过渔港,每条船上表演着不同的传统民间艺术,有激情澎湃的舟山锣鼓,有高亢婉转的渔歌号子,也有渔汉子在攀爬桅杆并做着各种动作……海上巡游的船队过去之后,气势恢宏的陆上大巡游开始了,每一届民间民俗大会的主题立意不同,巡游的内容会有所改变,以第二届“龙游渔都” 陆上大巡游为例,巡游队伍有五大方阵和15条龙组成,人数约2000多人。为首的是“海岛奇葩”方阵,主要表演内容为仪仗鼓乐,由喇叭队、旗幡队、唢呐队、旗锣队等组成。第二个方阵是“万民同乐”方阵,由铜管乐、洋鼓、龙球舞、秧歌、巾帼战鼓等组成。第三个方阵是“民俗风情”方阵,由跳灶舞、马灯舞、高跷、威风锣鼓等极具我区民间民俗特色的项目组成。第四个方阵为“山海奇观”方阵,主要内容为我区朱家尖、桃花、沈家门等乡镇街道制作的反映当地旅游景观为主的彩车六辆,还有渔家姑娘表演队。第五个方阵是“中外绝活”方阵,主要表演内容有来自东北的二人转、吴桥杂技、北京天下第一城高跷、河南安阳伞顶舞等绝活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和韩国等民间表演团队。每个方阵后边都跟随三支舞龙队。这支蜿蜒起伏长达2000多米气势恢宏的游行队伍,浩浩荡荡从半深洞边行进边表演,在华侨饭店门观礼台前接受领导和来宾的观看和检阅。这时沈家门万人空巷,沿滨港路站满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根据第二届民间民俗大会统计,历时三天的活动有21台38场次文艺节目登台演出,吸引了38万多人次的游客和观众。
民间民俗大会举行了七届,每次总体活动方案一出来,区领导亲自挂帅,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各种会议,给各有关单位分配任务。文化部门义不容辞全力以赴,写方案搞策划,组织队伍排练节目,最困难的是尽量不让每年的内容有重复,所以,这几年举行了数次民间民俗大会理论研讨会,还出了二本理论研讨文集。每年民间民俗大会前夕,文化部门领导带队去邀请全国最有名的民间表演绝活,如东北二人转、吴桥杂技、北京天下第一城杂耍、四川变脸、安阳民间艺术、嵊州吹打乐、长乐农民吹打乐、中国原生态歌手组合、河北秧歌、山西登翻狮、山西岳村呱子、安塞腰鼓等来沈家门参加大巡游和演出,民间绝活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和精华,这些表演项目带给人们心灵震撼的同时,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布置任务时,有些乡镇街道感到有一定困难,但努力的结果却是挖掘了像舟山锣鼓、跳蚤舞、滃州走书、布袋木偶、高跷跳蚤、龙灯、船灯、马灯、舞龙、舞狮、舞鱼、火龙喷火、渔鼓、螺号等具有浓郁渔区海岛特色的民间民俗传统文艺表演项目;开发打造了像桃花会、渔家婚庆、渔家服饰、海洋卡通等丰富多彩的渔家礼仪习俗和渔家风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00年起我区建成了以“绿眉毛”号木帆船为首的国内最大最有特色的中华传统帆船编队共九艘,并于2006年6月在第四届民间民俗大会上与来华访问名扬四海的世界最大仿古帆船瑞典哥德堡号进行了历史性的中西船文化的牵手和对话,中外媒体进行大量的报道。
另方面,让中西文化、高雅文化和民间草根文化交相映辉,活动组委会也引进了韩国民间舞蹈,俄罗斯民间舞、非洲民间乐队、古巴黑人舞蹈、菲律宾顶级乐队、巴西现代舞蹈、法国魔力音乐等国外民间艺术,让人民群众品尝了一道道精彩绝伦的文化大餐。
经过这些年文化活动的参与和熏陶,大大拓展了人们的文化视野,对文化的欣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民间民俗大会期间,应邀来沈家门的全国各种民间文艺团队上百支。来自世界顶级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布拉克铜管乐队等,这些国内外艺术团队不但带来了他们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带来了全世界的文化以及观念、思想和现代文明。
民间传统文化需要挖掘,更需要传承和结累,在民间民俗大会的推动下,我区各海岛、各乡镇街道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打造和开发利用展示。为今后我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