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离……”前段时间,党员、渔嫂虞素姝带领她的“渔港之声”合唱队,活跃在渔港码头、居民小区,用歌声传播文明新风,展示十里渔港新面貌。
志愿者是沈家门街道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主体力量,主要活动方式以志愿服务为主。该实践站以十里渔港为轴线,组织和引导渔嫂志愿者,组建各级各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打造上下贯通、供需对接的文明实践队伍。
据介绍,沈家门街道海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下设“渔港先锋”“沈妈妈”“渔港民嘴”等8支志愿服务队伍,有巾帼护渔队和代办员之队等3个示范点。这些渔嫂利用闲暇之余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环境清洁、交通劝导、送医送物、理发维修、文艺演出都活跃着她们的身影,也成为实践站一道靓丽的风景。至今,该实践站已累计服务285场次,信用时长超20万小时,受益群众近12万人次。
“我们在舟山生活了多年,喝的是舟山水,吃的是舟山海鲜,舟山为我们外来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理应做一点实事回报当地。”大干社区新居民义工队骨干、公益红娘队长韩平协助社区新居民党支部书记杨秀青,多年来坚持开展义务灭蜂、送衣、护河,爱心车队敬老送温暖等多项志愿服务,还经常组织新居民义工义队到实践站送服务。
此外,该实践站还设置了活动、谈心、交流、展示等功能室,将心理咨询、法律服务、权益保障热线上墙,为渔嫂们提供交流互动的暖心场所。
共产党员、退休干部孙志叶是街道“沈妈妈”成员之一,也是泗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骨干。她有一把“先稳定情绪,再解决问题”的群众思想工作“金钥匙”。经她调解的邻里纠纷、夫妻矛盾均能事了人和。
“亲手做一束花朵送给喜欢的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那如何利用扭扭棒制作花束呢?”近日,在实践站“渔嫂心港湾”室,辅导老师正在教授渔嫂们制作扭扭棒花束。渔嫂们边听边学,在一扭一捏、一卷一折,一朵朵色彩各异的花朵在渔嫂们手中绽放。
这只是实践站开展活动的一个缩影。据介绍,实践站以提高渔嫂素质为目标,开展理论教育、技能培训、手工制作、书画学习等活动,感受心灵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