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梁夏 通讯员 邵盛欢)近日,市民刘先生被宠物猫抓伤后到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普陀医院急诊科副主任胡黎询问了解其具体情况后,告知刘先生待此次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如果3个月内再次被猫狗抓咬伤,不需要再打狂犬病疫苗,超过3个月甚至更久,也只需要再打两针加强针就可以获得免疫保护了。
为进一步做好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今年9月,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版)》,新规在既往工作规范基础上,主要对优化伤口处置措施、优化首次暴露后的疫苗接种程序、优化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优化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范围、优化狂犬病预防处置门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其中,对市民而言最大的变化是二次暴露接种针数有所减少。按照原规定(2009年版),接种狂犬病疫苗后6个月内发生二次暴露,一般不需要再接种狂犬病疫苗;超过6个月到1年,需要再接种2针;超过1年,未超过3年发生二次暴露的,需要再接种3针;超过3年的,则需要重新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而根据最新版规定(2023年版),已经全程接种过狂犬病疫苗的人群,如果在接种后3个月内再次暴露的,一般不需要再接种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后3个月及以上再次暴露的,需要再加强接种2针。“按照最新版的接种方案,减少了二次暴露的接种针数。”胡黎说。
胡黎表示,每年气温上升时,普陀医院犬伤门诊就诊人数就会明显增加,今年5至8月平均每月疫苗接种在1300针次左右,相当于每月有两三百人被猫、犬、仓鼠、豚鼠等动物抓伤咬伤。任何一次暴露后,市民均应及时进行伤口处置,“首先第一步用肥皂水(或其它弱碱性清洁剂)与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交替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碘伏或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再及时到医院就诊。”
另外,新规对于一级暴露也进行了优化修订,接触或者喂饲动物时皮肤被舔舐,虽无需进行医学处置,但也要彻底清洗暴露部位。“现在家庭里养宠物的很多,尤其是小朋友特别喜欢宠物,建议与宠物接触后,一定要及时洗手,避免手上沾到宠物唾液后吃到嘴里或擦到眼睛等,因为如果粘膜有破损或者身上有小伤口,就容易导致暴露等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