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蒲
近年来,我区不断挖掘资源优势,做好乡村旅游文章。尤其在唤醒闲置农房和宅基地这一“沉睡资产”方面,更是动作频频,并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总结经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自2019年以来,我区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和项目引路等方式,成功盘活了1052套闲置农房,为乡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以及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改造闲置农房的过程中,我区充分发挥每个岛屿的独特优势,并根据各个岛屿的情况,采取了多种改造方式。例如,引进工商资本、注重小资唯美、强调高端轻奢等,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这种因地制宜的改造,使得每个岛屿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不同类型的游客。
闲置农房改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通过保护历史风貌、注重文化传承以及因地制宜的发展,使海岛渔村焕发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然而,要想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还需不断努力和探索。
首先,在闲置农房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采用环保、绿色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此外,还可探索创新文化和体验项目,吸引更多游客。例如举办乡村文化节、农产品展销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多元化体验。同时,为当地居民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提升农房改造、旅游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另外,还需要合理规划旅游流量,避免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闲置农房改造给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启示,但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仍需负重前行。只有注重可持续发展,积极创新,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才能激发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